22例次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22例次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

杜春晓蒋倩(通讯作者)

(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学管理部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分析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及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2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在总过敏反应中比例为10.345%,共计22例次;过敏反应主要集中发生于输注奥沙利铂6~7周期、输注药物90min之内,以I型过敏反应为主;过敏反应程度集中在I~Ⅲ级,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但也有初次使用即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进一步累及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结论: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多较高,临床工作中应对于初次使用或使用奥沙利铂6~7周期患者加以着重关注。

【关键词】奥沙利铂;过敏反应;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079-03

奥沙利铂导致的过敏反应是一类因用药产生的,不可预期的机体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引起的疾病。目前奥沙利铂的过敏反应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可为药疹、皮肤瘙痒、潮红、血管性水肿、腹泻与腰背痛等,严重者可见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胸闷、喉头水肿等,甚至死亡[1-2]。目前,国内外对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报道较少,结果不一[3]。本研究通过回顾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真实病例并分析其发生特点,进而为进一步建立对铂类药物快速脱敏治疗配制、使用标准化管理模式提供决策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根据我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来源,所有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orAE)均被记录。注射用奥沙利铂。本研究选取所有2017年6月-2018年5月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期间共有1463人次使用了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后发生过不良反应,其中,有203例确认为过敏反应。经整理分类,31例患者高度怀疑为铂类药物所致,其中21例患者确定为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一例患者发生了两次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共计22例次。奥沙利铂引起的过敏反应占总过敏反应的10.35%。

过敏反应评定标准[4]:采用Naranjo法,评定标准:总分≥9为“肯定”;总分为5~8为“很可能”;总分为1~4为“可能”;总分≤0为“可疑”。

过敏反应的分级参考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一级:短暂或一过性皮肤潮红或皮疹,体温<38℃(<100.4℉)无须干预措施;二级:须干预或暂停输注经对症治疗后迅速好转,对症处理时间≤24小时;三级:对症治疗或暂停输注后情况缓慢好转经处理后好转的症状再发、有临床后遗症(如肾功能不全、肺浸润)且须后续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延长;四级: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五级:死亡。

1.2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患者一般情况

21例患者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为54.2±3.8岁,其中12例(57.14%)为男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消化道肿瘤;IV期患者12例、Ⅲ期患者7例、Ⅱ期患者1例,另有1例患者信息缺失。有1例患者已知对磺胺类药物过敏,所有患者均无奥沙利铂过敏史。

2.2临床结果

2.2.1过敏患者的用药方案21名患者共使用了5种不同的用药方案。其中,使用FOLFOX4方案的患者最多,为13人/次,占比为59.09%;第二为FOLFOX6方案,为3人/次,占比为13.64%;mFOLFOX6、XELOX及替吉奥+L-OHP治疗方案均为2人/次,占比为9.09%。

2.2.2发生过敏反应的周期时间21名患者总共发生22次过敏反应,见表1。

2.2.3发生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对于部分发生1~2级过敏反应和3级过敏反应的7例患者在进行地塞米松和/或抗组胺药物预处理后,再次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最终只有1例再发过敏反应且过敏反应程度并未增加,见表3。

3.讨论

奥沙利铂主要成份为奥沙利铂,所用辅料为乳糖,临床常与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联合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原发肿瘤完全切除后的Ⅱ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以及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局部治疗的局部晚期和转移的肝细胞癌的治疗。研究发现[5],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发生率在10%以上,而相对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达总过敏反应的一半以上;而本研究中,奥沙利铂引起的过敏反应占总过敏反应的10.35%,与之吻合。

本研究中除第3、第9周期无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外,第1周期到第10周期中均有过敏反应出现;其中,以在使用奥沙利铂第7周期时发生过敏反应患者为最多,共9例。发生过敏反应的周期中位数为6.5,即发生过敏反应案例主要集中在用药数个周期之后,而过敏反应大多于输注奥沙利铂后短时间发生,这与既往文献报道是相似的[6-7]。对于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的防控重点应放在用药中后周期、输注后一个半小时内,过敏反应可以主要考虑为I型过敏反应。研究中,大多数患者过敏反应发生在在用药后短时间内(10~90min),仅1例患者约在奥沙利铂输注完成6小时后发生延迟性过敏反应(12h)。所以,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也不能完全用I型过敏反应的机制阐明,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在症状表现上,过敏反应以累及皮肤及附件为主,程度在ⅡI级以下,若累及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则症状一般较为严重,提示在过敏反应症状出现后,临床工作者应着重关注出现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防止其出现严重后果。

值得重视的是,虽然多数患者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用药7~8个周期。但在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首次使用奥沙利铂即发生严重的以四肢麻木和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这种出现在奥沙利铂使用早起、症状严重的过敏反应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尚未见相似的病例报道,应予以重视。另外,对于部分发生1~2级过敏反应和3级过敏反应的7例患者在进行地塞米松和/或抗组胺药物预处理后,再次接受奥沙利铂治疗,最终只有1例再发过敏反应且过敏反应程度并未增加。由此可见,预处理对于预防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结合临床应用经验,我们认为,对于1~2级过敏反应的患者可以考虑在有预处理用药的前提下继续使用奥沙利铂。目前,国内外使用抗炎方法处理患者,也提示其具有较好的预防和对抗过敏反应的效果。但是,由于目前并无标准的预处理方案,对于发生过奥沙利铂过敏的患者再次用药仍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可能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决策时须权衡利弊[8]。

综上所述,对于奥沙利铂用药周期在6~7周期数的患者与奥沙利铂初始用药的患者,临床工作中应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严密监测,及时控制过敏反应;对于发生1~2级过敏反应的患者,无须停药。尽快建立标准化的预处理方案对于奥沙利铂过敏反应的全程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建飞,吴嫣,盛一梁.注射用奥沙利铂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6(08):509-512.

[2]朱冬春,方玲,刘加涛,等.1例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房,2016(05):694-696.

[3]陈喆,戴媛媛,李国辉.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的药学服务[J].中国新药杂志,2014(17):2081-2084.

[4]魏晶,王瑜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因果关系评价方法概述[J].中国药物警戒,2011,8(10):600-603.

[5]刘贤铭苏圆.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01):131-134.

[6]吕遐智,荣枫,刘勇.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6例回顾性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6(12):1952-1954.

[7]王倩,方英立,衣翠华,等.1例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南药学,2015(02):218-221.

[8]邢磊.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6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0):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