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本文针对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提出了“寓教于赛、寓赛于教”的观点,探讨将竞赛机制、优秀的训练方法引入教学,将备赛过程真正变成教育教学中的一个过程,实现赛与教的统一与融合。
关键词:职业学校竞赛教学训练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我国职业教育的这一重大改革,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职业教育通过技能大赛这个指挥棒实现宏观调控,提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提高了行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更使得各职业学校、教师、学生趋之若鹜。学校都想在技能大赛中获取优异成绩来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们都想指导的学生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来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都想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然而,综观当今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和备战各级技能大赛的训练过程,却发现许多学校往往存在教归教、训归训,两者之间几乎不搭界,甚至出现优质的教学资源只能为少数人服务与竞赛选手牺牲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却重复着坐井观天似的训练两种极端。具体表现在:(1)有的学校教练员成为“专职教练”,完全脱离了教学;(2)即便教练未脱离教学,但在教学中依然完全依赖教材,没有意识到将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训练方法引进日常的教学中;(3)选手早早地脱离班级,不再按照教学计划参加正常的课业学习;(4)备战各级技能大赛集训过程中,选手们进行着重复性、机械性的反复练习,以为这样的反复训练就能“熟能生巧”而缺乏了应有的学习过程。
“寓教于乐”是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希望诗歌具有使读诗的人不仅可以享受诗歌本身带来的审美乐趣又能获得某种教育的功能。本文不是讨论备赛中指导训练的技巧问题,也不是讨论教法问题,而是提出“寓教于赛、寓赛于教”的观点,讨论有关将竞赛机制引入教学、将优秀的训练方法引入教学的问题,讨论将备赛过程真正变成教育教学中的一个过程,实现赛与教的统一与融合;实现教的过程中获得竞赛的激励效果,而备赛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学习效果的问题。“寓教于赛、寓赛于教”就是希望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够彰显职业教育的成果,突出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并使参赛者享受竞技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能使技能竞赛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载体,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舞台,使学生在其中得到教育、获得提高。
一、寓赛于教
1、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
每一年的技能大赛都汇集了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因此,每一年的竞赛题目和集训题目基本来源于一线的实际生产项目,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真正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这一类的项目就应该融入教学中。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研究开发与生产紧密相联的项目,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提高全体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做实际项目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将竞赛设备用于教学
比赛指定的设备虽然价格上比较昂贵,但仍然有较好的模拟性和综合性,对于开展模拟教学、仿真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有所帮助的。凡是采购了这些设备的学校,应该认真组织研究,充分利用设备的综合性开发综合项目,将比赛器材用于教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用比赛的设备,得到与比赛选手同样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3、将竞赛机制引入教学
竞赛历来都有激发斗志、催人奋发的动力作用,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载体。将竞赛机制引入每个学校、引入专业教学中,如学校定期举办人人参与的技能擂台大赛,专业教师吸取通关升级的游戏法则,将做项目、完成任务与竞赛、游戏通关等方法有效地结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竞争中,并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取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必将使教学步入良性的循环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专业学习、做项目、完成工作任务将成为学生趋之若鹜的事情。而且,也正是从这种日常的教学竞赛中发现选拔出来的选手基础更牢固,底蕴更厚实,发展潜力更大。
4、将训练方法引入教学
竞赛选手赛前的集训对于选手迅速提高水平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究其原因会发现,训练期间面对开放的综合性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专家,而是与选手处在平等的位置上,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实验,选手和教师都放开自由的思想翅膀,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和探索,此时选手当家作主的意识到得到了极大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飞速提高,并在其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所以,设置开放性、综合性的项目,提供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面对遇到的困难的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专家”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过程的专家”,这种训练方法引入教学中,将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日常的教学获得质的飞跃。
二、寓教于赛
训练是赛前准备的必要过程,但赛前训练仅围绕比什么就训什么,那么这种训练既缺乏扎实的功底,又是坐井观天似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不仅使选手缺乏运筹帷幄、游刃有余的娴熟技术,更无创新、灵活的应变能力。所以,训练要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融入其中,学生才能在训练的同时得到最好的学习。
1、巩固基础式的训练
根据木桶原理,集训前首先要对选手做一个全面的摸底,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状况,了解他们的“长板”和“短板”,围绕训练内容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弥补选手中存在的短板。不仅要在项目中有意识地按照认知“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逐步融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学生存在的基础不牢固的方面,并及时帮助选手加以补充、完善、夯实。
2、拓宽知识式的训练
电子技术、机电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彼此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所以,指导教师在组织选手训练中,要不时地穿插其他门类的项目元素训练,使他们体会到知识和技术的博大精深、各方面知识以及技术间彼此紧密相联的内在关系,以此帮助他们跳出井底,看到宽广的天空。这对于培养选手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3、提高非智力因素式的训练
选手具有自信与乐观的心理品质、对艰难困苦的忍受力、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更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所以,指导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给予选手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还应有意识地挖掘与培养选手的非智力因素,帮助他们全方位提高。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变换训练的场地和器材、变化项目的类型、改变旁观者和监督者、为选手制造不断变化的突发情况、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时地遭遇困难与挫折、适当地采取疲劳作战等系列措施,在选手经历这些突发情况和困难时,指导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表扬,引导他们及时总结分析、交流心得体会,必要的时候进行积极的心理开导等教育手段,来实现提高选手的非智力因素。
4、自主学习式的训练
培养成熟的选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造出来的,因此,选手的培养要从早抓起。学生在长年不间断的梯队式的团队训练中,有经验的学长会很自然地把经验传授给后来者,经历过比赛的选手自然地会把参加比赛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介绍出来,技术成熟的会带动技术稚嫩的。同学间相互模仿、交流、手把手传递的自主式的学习比教师教得更有效、更及时、更贴近学生、更易于学生接受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2]侯小毛马凌从技能竞赛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