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四医院急诊科710004
摘要:目的:调查评价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180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①调查显示,本组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分为(106.26±12.07)分。②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与性别、年龄、护龄、婚姻状况、家庭所在地及人事情况无明显关系,而与学历有关。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基本达标,其中,学历是影响共情能力的重要因素,管理部门应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提高护理整体质量。
关键词:急诊科;共情能力;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本文笔者通过调查180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以180名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针对本组180名护理人员,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工具包括两部分:(1)第一部分:基本状况,如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护龄、婚姻状况、家庭所在地以及人事情况等。(2)第二部分:采用由王巧红等编制的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测评量表[1],测量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其内部一致性Cronhach’sa系数为0.856,0.771为分半信度,0.867为重测信度。本量表共涉及28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即护士对患者心理的认知(共15项)、护士对患者的情感体验(共5项)、护士对患者的行为帮助(共8项),通过Likert量表[2]中的5级反应制,进行评估,最终评分越高表示共情能力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用作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共情能力
本研究共180份调查问卷,收回169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165份。关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调查结果分析(n=165)
由表2可知,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与性别、年龄、护龄、婚姻状况、家庭所在地及人事情况无明显关系,而学历是影响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一大因素。
3讨论
共情也称同理心、换位思考,由Edward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是指一种感同身受、将心比心、体察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品质[3]。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大力推广,护理专业不断发展,强调病人心理感受的护理模式得到重视,“共情”成为了护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共情能力则指认同及理解别人处境与情感的能力,作为护患关系的重要切入点,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通过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评估,分析影响共情能力的因素,促使护士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督促护理人员学习,提升自我,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由表1可知,相比而言,护士对患者的情感体验评分较低,这可能与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大部分精力花在了琐碎的护理工作上,疏忽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情绪分享。由表2可知,学历是影响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培训,通过情景设置、角色互换、讲座、播放录像等方式,培养护士倾听、非语言信息观察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理解他人,增强他人情感敏感性,尊重他人情绪表达,提升共情能力,更好地开展急诊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徐彩虹.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86-88.
[2]徐彩虹.广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与工作环境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5,(19):35-37.
[3]贾铮.护士共情能力分类及不同类别护士间应对方式的比较[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45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