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语微技能打造生本高欲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1

聚焦小语微技能打造生本高欲望

孙法刚

孙法刚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初中小学部256305

摘要: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方法是课堂教学微技能。它从新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进入到更加微观的层次,使每种课堂教学技能的内容、范围、效果和质量更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课堂教学技能的评价更具有可观察性、可操作性。

关键词:小语技能生本

现在什么都流行一个“微”字,诸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一个微字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习惯,也丰富了我们生活的情趣。然而当“微”字与教育碰撞到,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教师别具匠心、情趣盎然、引人入胜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案例】《同学之间》教学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个小品。请大家认真观看,想想这个小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表演小品《同学之间》。小品的内容是作文中的“例文”——小队长王颖在春游时不小心摔倒在泥水坑里了,衣服和裤子都湿了。同学们都纷纷把自己的衣服脱给她穿,“我”把穿在外面的长裤递给了王颖……)

(其余的学生都在认真地观看小品。)

师:小品看完了,谁来说一说,刚才这个小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小品的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试着把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一件事用笔写下来。(板书题目:同学之间。)

在进行作文练习之前,教师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看直观的表演后,有一个具体的、形象的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兴趣。

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来导入新课,创设新奇、有趣、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了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入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

【案例】《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导入。

(黑板正中挂着周总理的遗像,上面披着黑纱,下面配着一朵白花,两边挂满了1976年清明节前后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图片。教师一改往日的着装,身穿白衬衫、黑色西服。录音机里播放着低沉、凝重的背景音乐。教师双眼噙满泪水。)

师(用震颤并且略带沙哑的声音说):1976年1月8日,是亿万人民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一位伟人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东方天空中一颗巨星陨落了。噩耗传遍全国,神州悲歌恸地。1月11日,人民群众涌向天安门,涌上十里长街。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一辆灵车过,数十里泪水洒,亿万颗心拽住车轮”的感人场面吧!

(板书课题《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师通过场景布置、图片展示、音乐播放和充满深情的语言营造了周总理逝世万人悲痛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十里长街,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鸣,心中充满着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和无尽思念。

三、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课文与课文之间、课文与本组课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导入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案例回放】《松鼠的尾巴》教学导入。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一组各种动物尾巴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今天我们再来认一认,这些又是谁的尾巴?

生:壁虎、牛、鱼、燕子……(教师板书:尾巴)

师:这些动物的尾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这些尾巴的作用很大,简单说说这些尾巴的作用。)

师: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物。(出示松鼠图)

师:你们觉得小松鼠的尾巴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写道:“小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出示句子)

师:“毛茸茸”和“大”使我们体会到松鼠的尾巴是那样蓬松柔软,摸上去很舒适。(板书:松鼠的)

师: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学习了课文就明白了。

本课导入,教师由《小壁虎借尾巴》引出“尾巴”一词,通过“认尾巴”、“谈作用”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课文内容,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这种以复习旧知识作为桥梁,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施之教法,贵在启导。运用正确的方法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新课学习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的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