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三无教学”说不——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趣无序无声”现象的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向“三无教学”说不——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趣无序无声”现象的应对策略

王秋林

王秋林

一、因重复而出现的“无趣”现象

小学生爱玩好动,对课堂游戏很感兴趣也乐于参与。但是,课堂活动时如果总是开展同一种游戏,学生难免会失去兴趣,进而影响课堂活动的效率。

【应对策略】变“无趣”为“有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需要,用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满足他们基本心理需要的同时,引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保持和强化这种兴趣。针对课堂活动中出现的“无趣”现象,教师要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和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活动;经常搞的活动可以间周进行;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可以把座位进行合理调整,留给学生较大的活动空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一些较为新奇的游戏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案例】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水果类单词,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教师事先在一个盒子中放一些水果,活动时教师从盒子中“变”出一样水果并用毛巾裹住,让学生用英语猜裹着的是什么水果。出于好奇,学生们都很想知道教师“变”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水果,于是都争着去猜。这样,学生们在猜的过程中便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的水果类单词。“猜水果”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再要求坐在第一排的学生闭上眼睛,然后将切好的水果让他们尝一尝,并说出所尝水果的英语名称。这个游戏非常新颖,孩子们都争着去尝、去猜。“猜水果”、“尝水果”的活动使得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因任务不清、分工不明而产生的“无序”现象

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对活动的规则交代不明,对活动的组织、示范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活动时学生冷场、教师唱独角戏的“无序”现象。

【应对策略】变“无序”为“有序”

课堂活动出现“无序”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没有作好活动前的示范;教师没有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形式;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活动的难度过大或过小。要避免课堂活动过程出现“无序”的状况,教师设计活动时就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示范到位、精心组织,处理好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过热”或“过冷”的现象。

【案例】

在教runfast,jumphigh,speakloudly,walkcarefully,sitquietly等动词短语时,我先以Listenanddo,Lookandguess等活动让学生操练。接着,让学生Doasurvey(运用句型“Doesyourmother/yourfather...?”采访班上的学生或听课老师,采访结束后要求学生在表内填写Yes/No)。

.

由于活动前我对活动任务、活动形式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并且给学生作了示范,因此Doasurvey进行得有序而有效。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些动词短语。

三、因部分学生上课“沉默不语”而产生的“无声”现象

英语课堂上,常常会有少数学生由于自己的英语成绩较差而在活动时“沉默不语”,成了课堂活动的“局外人”。

【应对策略】变“无声”为“有声”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英语成绩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注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由“无声”变为“有声”。

【案例三】

班上有个“小淘气”小王,课下非常活跃而课堂上却总是“沉默不语”。为了激励他,课上我总是鼓励他参与课堂活动,并且有意将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请他回答。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小王开始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后来他还获得了“校园艺术节英语朗读比赛”的二等奖。

【结论】

要使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遵循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和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适度变“无趣、无序、无声”为“有趣、有序、有声”,从而真正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师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