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淋巴结核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的原因分析

/ 1

支气管淋巴结核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的原因分析

姜海燕(黑龙江省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15700

【中图分类号】R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154-01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和喘息型支气管炎均为常见病,但其鉴别诊断往往被忽视,对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不进行合理的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特别是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而滥用激素,可促使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反复发作,病情加重。可发生淋巴结支气管瘘,也可发展为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因此,对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病例,必须注意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相鉴别。

1误诊病例

例1,某男,2岁9月,近一年半来,间歇性发热、咳嗽,气喘反复发作,查体可听到双肺哮鸣音和湿性罗音,X线胸片示肺门阴影增宽模糊。每次发作均按喘息型支气管炎治疗,投给青霉素、链霉素、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短期内症状、体征可明显减轻,多次反复发作后,出现哮喘持续状态,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症状曾似有所缓解,随后病情突然加重,呼吸极度困难,来不及作气管切开而窒息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双侧支气管附近淋巴结有干酪性坏死,右肺上叶开口附近有淋巴结支气管瘘,气管内有干酪性物填塞。诊断:支气管淋巴结核并发淋巴结支气管瘘。死亡原因:支气管被淋巴结干酪性物阻塞,窒息死亡。

例2,男,4岁,近2年来常患“喘息型支气管炎”,每次反复发作时,均给予感染,平喘药,激素治疗,症状得以缓解。此次因疗效不好,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呕吐,嗜睡而住院,经X线胸片复查及脑脊液化验,确诊为粟粒型肺结咳,结核性胸膜炎,虽经抗结核治疗,但终因病情过重而衰竭死亡。

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容易被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的原因

2.1活动性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患儿,除有发热、咳嗽、食欲不振、疲乏等结核中毒症状以外,还可因淋巴结肿大使支气管受压,管腔变窄而出现支气管痉挛,发生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故常易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

2.2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时,常用青霉素、链霉素、氨茶碱和激素等,短期内患儿的病情可好转,这些治疗措施,对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症状体征同样可得到暂时的缓解甚至消失,因而对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存在未能加以考虑。

2.3由于对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未采取合理的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得不到根治而使咳嗽、气喘等症状反复发作,这也符合喘息型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

2.4X线胸片示肺门阴影增宽模糊,对喘息型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润浸型)均属非特异性影像,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2.5旧结核菌素(OT)试验,虽然阳性反应表明患儿已受结核菌感染,但是否发病还取决于机体免疫功能等其他多种因素,故OT试验阳性不一定能确诊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一般说来,OT试验阴性可排除结核感染,对排除结核病的价值较大,但如果患儿体质太差,营养不良,病情危重,长期使用激素等因素,患儿也可对OT试验呈现阴性反应。因此,OT阴性并不能排除结核病,这也是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被漏诊的一个原因。

笔者于对门诊或住院的1~2年内多次发作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注意进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鉴别诊断,使其中12例(2岁~3岁半)被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患儿明确了诊断。接受规范的抗结核药物的治疗,获得治愈。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避免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有所认识和理解。对小儿有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反复发作时,要考虑到患儿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可能。

(2)注意寻找支气管淋巴结核的诊断依据,如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特别是排菌者)的密切接触史;X线胸片异常(炎症或肿块);OT试验强阳性。

(3)激素的滥用是使结核病发展、播散的重要原因,亦可能影晌OT试验的结果,要了解患儿有无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史。

(4)对高度可疑患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病例进行抗结核的药物试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