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痰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周维军

(成都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目的:了解痰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出院的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痰培养所取标本合格程度,痰培养阳性率,以及所培养出的细菌与临床吻合度。结果:对送检的458份痰标本进行分级结果A级标本128份,细菌培养阳性53份,阳性率41.41%,临床吻合率75.47%,B级标本140份,细菌培养阳性40份,阳性率28.57%,临床吻合率80.00%,C级标本123份,细菌培养阳性33份,阳性率26.83%,临床吻合率60.61%,D级标本67份,细菌培养阳性9例,阳性率13.43%,临床吻合率66.67%,四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最高,D组最低,四组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临床吻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有限,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痰培养;儿童;支气管肺炎;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236-02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病,WHO的资料显示肺炎仍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最大杀手,每年大约100多万名儿童死于此病。支气管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其病原多为细菌感染,痰细菌培养是获得支气管肺炎病原的重要途径,但是痰液标本采集是否合格,培养结果与临床吻合度怎么样,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9月—2016年4月在成都核工业416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共517例,其中46例未做痰培养,对送检的471份痰液标本接种前常规进行涂片分级,13份痰标本因标本量过少无法进行分级,最后458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57例,女201例,男女比为1.28:1,年龄1月~14岁,平均年龄2岁11月,病程1~14天,平均住院日7.5天。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支气管肺炎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标准[1],并有痰标本送检者纳入研究,痰标本无法分级者为排除标准。

1.3标本采集、评价及细菌培养

标本采集在入院后6h以内未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能咳痰者嘱其清水漱口后用力咳出,不能咳痰者由培训合格的护士用一次性吸痰管(配痰液收集器)立即进行痰液深部吸取并立即送检,在接种前常规痰液涂片进行标本分级,按照每低倍镜视野上皮细胞及白细胞的数量分为A、B、C、D四级,A级:白细胞>25/LP,上皮细胞<10/LP;B级:白细胞>25/LP,上皮细胞10~25/LP;C级:白细胞>25/LP,上皮细胞>25/LP;D级:白细胞10~25/LP,上皮细胞>25/LP。细菌培养和分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要求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采用德国西门子WalkAway-40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

1.4分组与研究方法

根据送检的痰液标本级别相对应分为A、B、C、D四组,统计每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每组培养出的细菌再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细菌的药敏试验判为致病菌还是定植菌或污染菌,判为致病菌为与临床吻合,判为定植菌或污染菌为与临床不吻合。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多组数据比较采用行列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级痰标本458份,其中A级标本128份,B级标本140份、C级标本123份、D级标本67份,共培养出152株细菌、1株真菌,痰培养阳性率33.41%,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97株(71.85%),常见细菌是肺炎链球菌(50.3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7.78%),革兰氏阴性杆菌37株(27.41%),常见细菌是卡他莫拉菌(8.89%)、流感嗜血杆菌(7.41%)和大肠埃希菌(4.44%)。

2.2四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13.43%~41.41%,具体结果见表1,经行列表卡方检验,χ2值为17.529,P值0.001<0.05,说明四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最高,D组最低。

3.讨论

痰细菌培养是支气管肺炎病原获得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小儿口咽部有较多的正常寄生菌群,获得完全合格的痰液标本并不容易,A级标本为合格标本,B级及C级痰标本由于含白细胞较多,仍可能含有致病菌,为可接受标本,D级痰标本为不合格标本。本研究中A级标本128份,仅占27.95%,临床上也不大可能为了获得合格的痰标本反复对小儿呼吸道进行深部吸引。本研究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33.41%,明显低于冯道营报道的66.03%[3],与庞丹等报道[4]相似,总的培养阳性率还是较低,可能与A级标本获得率较低有关。四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最高,为41.41%,D组最低,为13.43%,提示需要反复培训工作人员,提高A级标本获得的比例。共培养出153株菌株,G+菌占71.85%,其中以肺炎链球菌最多,占50.37%,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78%,与陈娟娟报道的G-菌占81.94%差别较大[5],说明我科住院的患儿仍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本研究发现四组标本培养出的细菌临床吻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标本培养出的细菌临床吻合率也只有75.47%,提示即便是获得了合格的痰标本,培养出的细菌也有可能不是致病菌,一定要和临床相结合,仔细甑别。本研究的缺点是,对于培养出的细菌判断是否与临床相吻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需要建立更客观的评判标准。

本研究提示合格的痰标本获得率较低,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合格的A级标本培养阳性率最高,与B级及C级标本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格的A级标本培养出的细菌也有24.53%不是致病菌,B级及C级标本虽不是合格标本但因含有较多白细胞,培养出的细菌仍有可能是致病菌,其临床吻合率与A级标本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痰培养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有限,但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74-1185.

[2]中华人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36-638.

[3]冯道营.小儿下呼吸道感染574例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疗效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3,6(2):157-158.

[4]庞丹,孙巧英,伊乐.儿童支气管肺炎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221-223.

[5]陈娟娟.小儿肺炎病原体检测及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