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导入,激发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灵活导入,激发兴趣

夏广林

夏广林山东省寿光市现代中学262700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正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能激发兴趣,使课堂高效。

化学课导入的常用方法包括:

一、直观导入,开门见山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大家佩戴的校徽:“同学们都佩戴着校徽,这是我们出入校门的通行证。同学们的是银白色,老师的是金黄色,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那么大家可知道,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校徽,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校徽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的。教师通过展示校徽,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二、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运用科学实验也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必修2讲到《氨和铵盐》一节时,可以在新课前做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其实,就是事先收集好一瓶HCl气体和一瓶NH3气体,打开两瓶塞,立刻将装有HCl的集气瓶倒过来,紧扣在装有NH3的集气瓶上,口对口后,学生立刻观察到瓶中出现了大量白烟的现象,不禁会想:“白烟”到底是什么呢?他们急于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入氨气的学习,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在后面讲到氨气和酸反应这条性质时,还要呼应一下开始做的“空瓶生白烟”实验,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三、温故知新,巧妙导入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四、新闻话题,导入课题

在化学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低碳经济、能源危机、新材料、新科学等热门话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例如,在讲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节时,我以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课堂。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大事,而获奖的又是一位华裔科学家,这种爱国情结自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和高锟博士取得成就的领域又是如此接近,这就让学生更加迫切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五、设疑激趣,铺垫知识

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问学生用铁锅炒菜时有没有发现生锈现象?这种现象是怎样生成的?很明显是氧化反应。简单的生活常识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设疑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开门见法、习题演练法、讨论法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千姿百态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教学变得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教师要导入有方:导其动脑,即引导学生思维、想象、联想等;导其动口,即引导学生讨论、训练表达;导其动眼,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导其动手,即引导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画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也能在兴趣中形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为“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