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南充市中心医院消化科637000)
【摘要】目的加强护理人员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的认识,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讨论和归类,提出护安全管理对策,制定护理措施。结果对消化科老年患者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能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及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安全。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对策可提高护理安全。
【关键词】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等[1]。它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指标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消化内科住院病人中老年病人比例逐年上升,除有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外,尚存在专科治疗带来的特殊风险。本文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分析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提出减少、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护理。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消化内科60岁以上发生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28例,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73.5岁。不安全事件包括:跌倒、坠床、自杀、管道滑脱、管道堵塞、压疮、烫伤、猝死、检查途中病情变化、液体渗漏。对其进行讨论、分析,现总结如下:
2、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内因
2.1.1疾病因素: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的病程长,有多种疾病并存,部分诊断不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还存在出血、肠道功能障碍等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贫血,乏力,水肿、活动困难易发生跌倒、压疮等。
2.1.2病人因素:①老年人特有心理状态:一是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这些心理状态常可危及老年人的安全。如有的老年人在病情不允许情况下自行或强行下床解便、活动致坠床、跌倒等。②老年人的生理改变导致的不安全因素:老年人机体的生理功能衰退,可能出现:平衡功能失调;视觉、听觉、记忆等功能减退;精神状况缺失、抑郁;心脑血管疾病、晕厥、低血糖反应、低血压症状;这些易导致跌倒、坠床、走失等安全问题。③心理社会因素:老年期遭遇退休、丧偶、独居、家庭纠纷、经济窘迫、躯体疾病等生活事件,产生抑郁,甚至自杀(50%~70%继发于抑郁症)[2]。近年有研究发现消化道疾病与抑郁症有关。老年患者常产生悲观、绝望、急躁易怒等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出现自伤、自杀等过激行为。(4)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或不配合治疗如自行拔出氧气管、胃管、尿管、输液管道等。
2.2外因
2.2.1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1)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强,法律意识淡漠,对职业风险缺乏足够认识,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主动服务意识差;(2)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观察病情不仔细,对疾病变化发现不及时或缺乏预见性;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3)护理人员不足,责任心不够强。病床周转率快,转床多,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不足,导致服务不到位、巡视不及时。而消化科老年病员常患有消化道以外的疾病,一些年轻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判断不准确,未能及时报告医师处理,耽误疾病治疗。(4)病情评估不全面,安全宣教不到位,对于高危老年患者未进行床边交接班或交接班不仔细;过分依赖陪护,对陪护指导不够;未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老年患者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病人外出检查前未仔细评估病情,无专业人员护送,运送方式不当、等候时间过长。(5)护理人员对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足。
2.2.2陪护的因素:消化科老年病人病情反复,常多次住院,而陪护者大部分为未进行专业培训。家属或陪护均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了解疾病特点及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对患者缺乏责任心、照顾不到位,陪护脱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2.2.3管理方面: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常见现象:思想工作薄弱,服务理念教育不到位;对护理核心制度、各班岗位职责、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常规的落实监控不严;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对人员素质的再提高不重视;护理管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及时。科室未制定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2.4环境因素: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也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病区的治安管理不到位,患者的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对患者的情绪造成影响。
2.2.5药物因素产生安全问题:老年患者使用降压药、三环抗抑郁药、利尿剂、抗组胺药、镇静安眠镇痛、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时,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等并发症,引发跌倒、坠床等不安全事件。
2.2.6专科因素:消化科的多种检查、治疗前后均需要禁食等准备,如果护士检查前指导不到位,影响检查或治疗可导致病人不满。治疗后患者可能因长时间的禁食引起发生低血糖反应,如疏于观察病情变化,可能耽误患者病情。消化科病人留置鼻肠管、鼻胆管、胃管的较多,如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会引起导管的堵塞、污染、滑脱,给病人带来再次置管的痛苦。
3、护理对策
3.1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培养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慎独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可随意简化操作流程;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的独立操作。
3.2有计划性地进行专科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心理特点和需求、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老年患者的活动、排泄及生活护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病的护理问题,以及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
3.3加强病情观察、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健康教育、交流沟通能力等的培养。对存在安全隐患病人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告知义务及责任并书面签字,并作醒目标示,严格进行书面、口头、床旁交接班。护士对环境中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保持警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3.4对老年患者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生活、活动、饮食护理;认真、仔细观察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常用物品放于患者易取处,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保证用药安全。告诉患者及家属药物的并发症,以及可能的危险性;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意外的风险及预防方法;另外,护理人员要熟悉老年患者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使其伤害减少,保证安全。对有心理疾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陪护,积极动员社会支持系统。
3.5加强管道病人的护理及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重点交接班并在床旁有醒目标示。对输液时间长、输液困难、需静脉输注高浓度药物的病人积极使用PICC、中长导管、中心静脉置管等以减少液体渗漏。
3.6加强外出检查及专科检查治疗病人的护理及管理。重视对外出检查病人的评估及护送。
3.7积极推行优质护理,合理安排调配护理人力资源,改变护理排班模式,减少交接班次数。排班采用新老搭配,尽量安排双班制并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护理力量。白班为夜班做好准备工作。重视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3.8利用医院支持系统,建立防护措施。改善患者住院环境,减少各种障碍,楼道、病室、厕所、水房光线充足、柔和,有夜灯设置;呼叫器、扶手合理配置;地面应平坦、防滑、保持干燥无水;病床有防护档;室内备有方凳、简易座便器;蹲式马桶改为座式马桶更方便老年患者等。
3.9加强陪护的管理。与病人及护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重视家属或陪护对病人病情的反应,并观察护理方法存在潜在危险性,定时组织家属与护工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护理老年病人的能力。
3.10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重视细节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可追溯机制。根据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认真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及时纠正。不断完善消化科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3.11实施人性化服务是安全护理的有力保障:创造一种和谐、主动合作型的护患关系。护士首先应尊重、理解老年患者重视护患双方的地位平等;重视患者的主诉,耐心劝导,关心、满足患者的需要。避免语言和行为给患者造成的伤害,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防止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之,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能有效减少医院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妙虹,严晓芬,黄艺仪,等.护理标识在老年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10.
[2]王兆琴.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报,2006,13(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