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是于仲嘉教授于1990年研制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操作方便、力学稳定、功能较全、配套完善等优点。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8年9月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218例,并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8例,男性175例,女43例,年龄在12~56岁,平均34.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63例,压砸伤29例,跌伤14例,其他伤12例。骨折部位:股骨干骨折47例,胫腓骨骨折153例,股骨及胫腓骨骨折11例,双侧胫腓骨骨折7例。新鲜骨折187例,陈旧性骨折31例;闭合性骨折56例,开放性骨折162例;粉碎性骨折139例,斜形骨折36例,横断骨折32例,多段骨折11例。
2手术配合
2.1术前准备①病人准备:术前按手术部位备皮,常规禁食、给药、皮试等,注意消除病人恐惧、焦虑负性心理,嘱病人禁止吸烟及刺激性的食物,并练习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及咳嗽。②手术器械的准备:备齐骨科常规器械,另备7号刀柄及11号刀片、电钻。根据X光片确定骨折类型,选用合适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1付(直形大中小或T型大中小)和相应的配套工具,包括钻头(3.8mm或4.8mm),可调式钢针螺钉定位架、钻孔保护套及管芯、限位器、内六角板手、支架调节器、螺钉套筒板手、加长杆等。③注意观察病情及协助麻醉:本组病例多为车祸等意外发生
的急诊患者,下肢骨折致功能障碍易引起注意,而容易忽视伴有脑、胸、腹部等复合伤,因此要注意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本组多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在摆放麻醉体位时应注意避免下肢骨折、错位加重。
2.2术中配合①彻底清创是避免开放性骨折后感染的关键。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及周围污迹,再用双氧水及0.1%洗必泰清洗伤口,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②常规消毒铺巾,初步整复骨折并维持之;闭合复位在X线机下牵引手法纠正移位,助手维持固定患肢;难以闭合复位的行切开复位,此时注意及时传递手术刀、血管钳、电刀、干血垫拭血。利用小切口入路,长约3~5cm,显露并清理骨折端(骨碎片注意保存),不剥离骨膜,直接牵引对位,传递持骨器将骨折两端固定好,以取得最佳复位效果;斜形、粉碎性骨折可酌情用钢丝、螺钉、克氏针或丝线辅助固定。③定位钻孔拧入钢针螺纹钉,术者复位满意选择穿刺平面时,护士应快捷熟练地将孔钻安装在电钻上并装上限位器,待确定穿刺平面后传递定位架进行钻点定位,通常股骨骨折由大腿外侧、胫腓骨骨折由小腿内侧,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用11号刀片在骨折的近端和远端作两条长约1cm纵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肌层直达骨皮质,此时递钻孔保护套及管芯、骨锤,在配套工具保护下用电钻垂直钻孔;递上钢针螺纹钉及螺钉套筒板手,将第一枚螺钉拧好。④安装外固定架:将固定架安好并用内六角板手拧紧螺丝,然后
根据固定架上的螺孔位置用定位器定位,再拧入其余螺纹钉,一般要求螺钉穿过对侧骨皮质0.5cm,将固定架置于皮肤1~2cm处,递内六角板手,调整外固定支架的角度及松紧度,拧紧固定杆上螺丝;再递上调节器,调节支架长度,当调节器调到三分之一长仍感不够时,应装上合适的加长杆,以达到手术所需的长度,再拧紧固定杆上的螺丝。行中立位固定并加压,将各制动锁钮拧紧;在股骨干手术时为保证术后膝关节功能不受影响,固定稳妥后屈膝90度。⑤冲洗创面关闭伤口:去除持骨器后冲洗清洁术野,清点器械,缝合伤口,针口处尽可能紧密缝合不留空隙,酒精纱布覆盖、包扎。
3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无延长愈合或骨不连。疗程中有8例发生针孔感染,经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有2例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本组无固定螺钉松动和折断现象,也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本组平均住院日13.5天,治愈率98%。
4讨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结构简单,手术简捷,对组织干扰少,复位固定满意,允许关节早期活动,符合骨折复位固定牢固与早期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中后期外固定架动力化,肢体负担重时骨折端产生纵向力利于骨痂生长、塑形,促进骨折愈合,防止拆除外固定架后再骨折的发生[1]。手术也不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基本不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克服了钢板固定广泛破坏血运、术后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缺点。骨折愈合后,无需麻醉,在门诊拆除外固定架即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手术配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病例多为急诊病人,致伤原因复杂,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而一旦漏诊,极易发生生命危险。②防止术后感染。③选用合适的配套工具,避免固定针反复穿入或穿入过深。④选择最佳外固定穿刺位置,以减少炎症发生。
参考文献
[1]于仲嘉,刘光权,张志占,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⑷: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