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医理重临床靠辨证视实效—十三个病例剖析之浅见

/ 2

依医理重临床靠辨证视实效—十三个病例剖析之浅见

谢贤清

谢贤清(四川正元大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729连锁店四川广元6280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425-02

医,仁术也,医或术而不仁,则贪,医足以误世,或仁而无术,则庸,医足以杀人,医之仁术难鉴也。尤《灵枢素问》为首要,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恤民之隐者,悉知先圣遗书之训。首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为根基,《景岳全书》的辩证为主导,吾熟读深思,以七年制规划教材作依据,切磋医学之要,汲取精髓,苦志心得之玄微,以济世之慈航,拯救患者之疾,使万民幸甚,健康无忧矣。

①郑安清、女、30岁,患气血两虚火不归源,主诉:曾在广安、重庆住院无效,求医无数,愈治愈危。1962年6月15日,请我上门医治,见病人面色无华,神气大伤,呼吸微弱,脉象如无,重按详探,只有一丝印象,比濡脉还弱,舌胖苔白,口唇青紫,说话有气无力,但没有冷汗虚脱之象,手足及全身冰冷(还是大热天),病人口诉,感觉全体身热,其他一无所知,奄奄一息之状。愚沉思良久,判断为气血两虚(达到极点),致使火不归源形成的危候。处方如下:党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山药、杜仲、肉桂、附片、炮姜、炙甘草。

按:此方救本培元重用参、附、炮姜扶阳,并能引火归源,乃大补元煎加减之方,真良方也,如不采用此方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大胆用之,起了实效。6月18日复诊,精神渐佳,脉象印指沉迟无力,舌苔微白,仍用上方,药量稍有加减。前后共计六次,皆由此方加减化裁,达到痊愈。

②熊萍、女、17岁,广二中高二学生,1978年4月12日,来我处求诊,病月余,面色苍白,四肢及面部浮肿,心悸,乏力,脉沉迟,苔薄白,恶寒,遍身疼痛,四肢酸软,纳差,便频。病人口诉,经当地医院断为类风湿兼贫血,输液打针,中西兼治七剂无效。返家,因见以上症状,心力已衰,以愚之见,辨为水饮凌心。《金匮要略》水气篇说:腰以上肿当发汗,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的原则,温阳利水,以真武汤为例,结合治水三法“开鬼门”,“结净府”,“去宛陈”,汗利兼施。处方如下:茯苓、白术、附片、桂枝、泽泻、猪苓、牛膝、防己、麻黄、杏仁、知母、车前子、甘草。服完,4月15日复诊,各方面明显好转,仍用上方一剂痊愈。

③房昌菊、女、69岁,1978年6月23日,请我上门诊治,患者生下三子三女,耗损太大,枯瘦如柴,已患头痛三年有余,反复发作,求医无数,均无实效。脉沉细微数,舌淡微黄,断为虚损头痛。处方如下:生地、当归、蒺藜、苍术、陈皮、甘草。服完稍有缓解。6月28日复诊,脉象舌苔如前,前方疗效正常,虚损明矣。后改用八珍汤加羌活、蒿本,处方如下:二地、当归、川芎、白芍、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羌活、蒿本、炙甘草。7月2日,再次复诊见上方效果良好,脉象症状大有进展,再服一剂病人痊愈。

④李治英、女、58岁,2006年冬月10日,请我上门诊治,脉沉数,舌淡红,渴不思饮,胸部烦热,偏右偏痛、上实下虚,不能平卧。曾在重庆等地住院治疗三月有余,无效出院。又在本地医院住院月余均无实效,返回故居,求医无数,无效,已达半年不能平卧。因见以上症状,属《伤寒论》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不能平卧”“本应脉沉细,舌淡黄”推此病理与肝火有关,不能交通心肾,因脉象沉数,舌苔稍异而红嫩。处方如下: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龙骨,牡蛎)先熬1小时,鸡子黄。书上记载鸡子黄生用,而我则是鸡子黄在蛋壳内用荷叶酒搅匀用文火烤(半生半熟)冲服。一剂服完效果甚善,使心肾得交,水火济济,而达到患者平卧目的。

⑤陈房氏、女、70岁,1981年11月16日,请愚上门诊治,病人已患头痛十余年,发作有时,每日中午饭后,感觉喉中有气往头上冲,直到下午三时开始头痛,由轻到重,其痛如破,呻吟高呼,甚为凄惨。傍人见其状,有惊心动魄之感。因见病人双目紧闭,两手用力紧紧抱头,痛苦至极的危候。病人体质枯瘦如柴,脉象沉细,舌黑两边见紫色瘀象。因见双目紧闭属肝气有余则是火,故判断“为肝火上攻血瘀头痛”。处方如下:白芍、红花、丹参、菊花、勾藤、羌活、蒿本、香附,效果神奇,真奇方也,为了巩固再服一剂痊愈。

⑥罗正术、男、70岁,患风湿背痛不能屈伸,四肢疼痛,酸软乏力,步履艰难。病人口诉,从15岁入伍,在国民党部队打了十余年仗,饱受风湿。1983年3月26日,来我家诊治,脉细数,舌红绛腻,断为严重风湿痹症。处方如下:柏子仁、当归、牛膝、羌活、独活、秦艽、川芎、黄芪、苍术、黄柏、灵脂、桃仁、红花、天南星、桂枝、防己、灵仙、胆草、续断、制二乌、香附、炙甘草、地龙、墨守成规、连服二剂痊愈。

⑦邓李氏、女、25岁,农民,患月经不调,结婚五年不孕。1980年5月4日,请我上门诊治,面色痿黄,精神倦怠,每食油腻则便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经期较长,八至九天,最低七天,身上才能洁净。脉沉细无力,舌淡微胖,断为脾气虚,脾不统血,统塞无权,归脾汤主之。处方如下:当归、龙眼肉、枣仁、远志、党参、黄芪、白术、茯神、木香、炙甘草、生姜,嘱连服二剂,恢复正常。三年后,追访,已生下一子,夫妻二人喜悦。

⑧刘明菊、女、77岁,广安世博花园人,患前胸疼痛下至心窝。曾住院三月无效,愈治愈危,医院已发出三次病危通知,两子心酸至极,老家邻居上医院看望,见病势危急,推荐于我治疗。2010年6月15日上午8点半,请我到院诊治,当时我感到是外面药店医生,到院看病,实为不妥,遂婉言谢绝。其夫再三恳求,渴望至极,遂待其处理病人事务完毕地12点下班,随同其夫进住院部临床诊断,患者面色无华,枯瘦如柴(体重50市斤),脉沉细,苔微红,断为胸痹重症,治以荆防败毒散加减之方,处方如下: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射干、茯苓、白芷、瓜蒌、薤白、三七、玄参、甘草,药服中病,大见奇效,痊愈出院。

⑨程明国、男、56岁,农民,患四肢浮肿,下肢尤甚,胃痛,胃胀,脘闷不舒。2011年2月28日,来我处求诊。见面色苍白,恶寒,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脉沉细无力,苔白腻。判断为运化失职,寒积胀满,治宜温中和胃健脾,导气通腑,消胀镇痛,扶正利湿消肿。处方如下:茯苓、白术、白芍、附片(先敖)、炮姜、木香、厚朴、吴茱萸、桂枝、泽泻、猪苓、枳实、乌药、玄胡、山楂、槟榔、炒莱菔子、莪术、陈皮、炙甘草,服药两剂,诸症消失,病告痊愈。

⑩郑克莲、女、72岁,患心悸,失眠,贫血(偶遇嘈杂,自觉心烦)。2011年2月28日来我处求诊,见面色痿黄,精神倦怠,心悸,失眠多梦,脉沉细无力,舌质淡,微胖,判为气血两虚,心神不宁,治法,培补气血,养心安神,养心汤主之。处方如下:党参、黄芪、茯苓、茯神、川芎、当归、柏子仁、夏曲、远志、肉桂、五味子、枣仁、炙甘草。药服一剂,患者感到很好,要求本方开三剂药量,做成丸药,以善其后。

⑾聂文珍、女、73岁,广安城北居民,素有阴虚咳嗽,反复发作,病人口诉,买了不少西药止咳,无效。2010年2月4日来我处求诊,脉沉细舌微红无苔,痰稠,断为阴虚咳嗽,治以金水六君煎加减治之。处方如下:熟地、当归、茯苓、炒白芥子、杏仁、半夏、枳壳、紫菀、冬花、陈皮、甘草,连服两剂痊愈。

⑿熊刘氏、女、78岁,城南西溪路人,患肝阳上亢眩晕。2010年8月10日,其夫前来邀请上门诊治。患者面色苍白,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因久病新愈,且是多子女之母,已近八旬高龄,体质衰极,尚未康复,未及一月而发眩晕,脉沉弦细数,舌质嫩红少苔。因见以上情况及症状,判断属肾液已衰,水不涵木,肝胆乃风木之脏,内寄相火,治以疏肝潜阳,大补肾阴,处方如下:(龙骨,牡蛎)先熬、当归、白芍、柴胡、郁金、栀枝、生地、熟地、山药、枣仁、丹皮、天麻、勾藤、知母、胆草、薄荷。连服三剂,诸症消失,用人参养荣汤去肉桂,培补气血,恢复健康。

⒀李海娟、女、18岁,某大学学生,患伤寒重症,曾住院月余无效。2011年2月19日来我处求诊,脉沉,苔白,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一付即愈。病人主诉,医院每天打针输液,花费万余,全然无效。只知消炎镇痛。这《伤寒论》的基本常识,全然不知而误治。嗟呼,岂不可叹。本例:少阴表证的证治。少阴病多为里虚寒证,一般无发热,正如原文七条所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但若素体少阴里虚,风寒外袭肌表,发病初期亦可见发热,脉却不浮而沉,尚未至脉微,所以此时未出现厥利等典型的里虚寒证。但既是里虚,临床多伴有身倦,神疲,恶寒等症。因证属阳,脉为阴,脉症相逆,故称“反”,以此说明表证发病特征。治当温经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解:麻黄发汗,以解表邪,附子温经,兼顾里虚,细辛气味辛温雄烈,通达内外,外助麻黄以解表,内合附子以温经。三药合用,共奏温经解表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