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梅甘荔(德阳五医院618000)
【摘要】目的讨论助产士操作中STD感染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感染。方法对于STD产妇分娩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及防锐器伤发生。结论通过有效的消毒隔离及防锐器伤发生,加强助产士自身防护,达到降低职业性感染几率。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05-02
今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STD发病率高达53/10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病有南高北低倾向[1],其中孕产妇的发病率也相应的增长。分娩过程中,助产士有接触到血液、体液、针刺伤可能,故应加强分娩过程中性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感染。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共1630例,其中性传播疾病23例,包括梅毒20例,尖锐湿疣3例。占分娩总数1.4%。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685例,其中性传播疾病41例,包括梅毒34例,尖锐湿疣2例,衣原体感染5例。占分娩总数2.4%。由此可见STD有上升趋势。
STD是一种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2]。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污染物,便器等间接传播,也可通过血液及医源性传播。人类对STD普遍易感,助产人员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损伤皮肤和粘膜,属于医源性感染的范畴,是高危人群。为防止医源性感染,应加强助产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以下是我院在分娩过程中性传播疾病防护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
2防护措施
2.1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学习性传播疾病知识,认识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了解其传播途径及危害,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制定严格的产房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2产房室内的环境及用物的清洁消毒
办公桌、治疗台、病床、床头柜、椅子、鞋等均需定期采用0.1%过氧乙酸湿式扫抹,被褥经常在阳光下暴晒消毒,接生器械如持针器、镊子、剪刀、弯盘用0.2%过氧乙酸浸泡30min后,用流动水清洗干净后,抹干送高压蒸汽消毒。
2.3物品消毒
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如注射用具、产包、产床铺布、婴儿辐射台铺布等均是一次性使用后更换。定期消毒、毁形无害化处理。
2.4助产人员手的控制感染
严格按照7步洗手法洗手:(1)掌心对掌心搓(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6)指尖在掌中摩擦。(7)两手互握互揉擦腕部直至肘部。以上洗手过程用肥皂在流动水下进行;搓擦后双手充分冲洗。
2.5锐器伤的预防
接生中两人操作时缝合针、剪刀应用弯盘交到对方手里。缝合切口时禁止用手引导,以免被针刺伤;清洗器械时锐器端统一在一个方向清洗,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用手分解;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用双手进行回帽处理;处理针头时,手取针头和利器时不要使锐器面对人,以免刺伤他人;使用过的针头、刀片应按规定扔入锐器盒。
2.6给性传播疾病患者接生时的处理
戴帽子、口罩,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穿无菌衣,隔离衣,带双层手套,防护眼镜。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思想集中,小心谨慎防止锐器伤,避免血液飞溅。术后器械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打包,灭菌。布类物品需装入隔离污物袋内,消毒处理后再清洗。及时更换产时的医疗物品,产房根据疾病的种类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
医务人员术后洗手消毒。如出现血液飞溅或针刺伤,应及时处理。
结论
我国目前性传播疾病有着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感染者和患者呈逐年上升,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职业、重点区域的宣传教育,高度重视各项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如产前检查、婚前检查,保证产房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做好产前检查,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对不愿意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的孕妇一定要做好沟通,晓以利害,及早发现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给予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并重视对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职业性感染。
参考文献
[1]温海,性传播疾病的治疗[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7.
[2]乐杰,谢幸,林仲秋.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