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芹(黑龙江省延寿县安山中心乡卫生院1507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178-02
【关键词】活血化瘀糖尿病中医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病症,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禀赋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近年来对糖尿病研究中亦发现瘀血对本病的危害较大,是引发糖尿病主要并发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肾脏病变、眼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的主要发生原因,而活血化瘀疗法可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缺血状态,纠正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异常;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机能,改善机体组织代谢,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临床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16例,获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资料住院病人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46.2岁,病程短至月余,长至20余年。
1.2方法病情轻者单纯因活血化瘀药治疗,原服降糖药及症较重的用降糖药控制后。加服活血化瘀药,再逐步减少降糖药。
1.3结果2例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血糖正常,未服降糖西药),9例显效(病情明显改善,加困活血化瘀药后可减用降糖药者);4例有效(症状改善,复查血液流变学检查改善,但不能减用降糖药);1例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任何改善);总有效例数15例。
2典型病例
雷某,男,62岁,以“反复多饮,多尿10年,加重1周收入院。入院时患昔多饮,多尿消瘦,面色晦暗,全身乏力、腰酸、四肢麻木、疼痛、畏寒、爪甲青紫,纳谷欠香,大便溏舌质紫有瘀斑,脉沉细;查空腹血糖10.3mm01/L。血液流变学检查:红细胞压积50,全血比粘度4.2,血浆比粘度9.0,尿常规:PRO++,长期服用消渴丸,入院后予活血化瘀药及丹参静滴治疗。
丹参20g,川芎10g,当归6g,赤白芍各10g,生地12g,淮山药12g,麦冬12g,沙参10g,橘皮6g,附片6g。
上方运用五剂后,症情改善。患酱面色转华,四肢渐温,疼痛减轻,饮水减少,小便量减少,并予逐步减用降糖药,血糖复查6.3mmol/L左右,血液流变学检查:红细胞压积37,全血比粘度3.2,血浆比粘度5.6,血沉16mmol/L,尿常规(一),均有明显改善,后出院。
3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消渴病机主要是阳虚燥热,病程日久,阴损伤阳,可致阴阳两虚。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血瘀证亦是糖尿病的主要症型之一,其理论诊据在于血液的正常循环,有赖气的推动,阴津滋润,阳气温煦,气血阴阳亏损均于引起血行瘀滞,甚至瘀血形成,早期从阴虚燥热论,阴津亏少,血脉失养.血行不畅,终至阴虚血瘀并见;后期从阳气虚论,气为血之帅,鼓动无力则瘀,另从体质上论,消渴患者多丰腴之体,多食肥甘厚味,易阻滞气机,而成气滞血瘀,故临应糖尿病患者面色晦暗,肢体麻木疼痛,爪甲青紫,舌黯有瘀斑,甚则心前区疼痛,半身不遂。有报道临床观察糖尿病200例,明显血瘀症者149例。
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表现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沉加快;血液凝固性增高,表现为凝血机制被激活,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相关的因子含量增高,与抗凝有关的因子量活性降低,检查体外血栓长度,温度,干度均增加。从而易出现瘀血及血栓现象,致糖尿病的血管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研究亦表明活血化瘀药有降糖及改善血循环作用,从而对糖尿病及其发症的控制有良好疗效,如川芎含川芎嗪,能提高机体前列腺素的含量,内原性前列腺素有刺激胰岛分泌的作用,还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丹参能降低血糖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调节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浆比粘度,加速红细胞流速进而改善微循环。
由此可见,瘀血证是糖尿病不可忽视的症型之一,有大量的临床证候群及实验室检查改变,正确运用活血化瘀药必然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冼慧.活血止消汤治疗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2000,(5):19.
[2]吕仁和.中西医诊治学糖尿病及其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
[3]林兰.降糖1号治疗糖尿病70例的总结[J].科技资料选编,1979,1(10):44.
[4]祝湛予.用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糖尿病报道[J].新医药杂志,1978,6(5):200.
[5]周仲瑛.糖尿病证治[J].中医杂志,1986,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