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的效果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焦虑的效果探索

苏晓红何博

苏晓红何博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焦虑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实行心理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心理干预;直肠癌;焦虑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直肠癌主要的手段,但是对于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它通过心理上疑惧和生理上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康复产生影响,甚于决定手术的成败,而焦虑是此类患者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负性情绪。心理护理是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做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对于消除因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患者身心康复至关重要[1]。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们对80例存在焦虑心理的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6.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15例,高中24例,初中25例,小学及以下1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口头告知手术过程,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预防,手术室护士术前1天进行术前访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术前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1.3心理干预方法

1.3.1术前心理干预

1.3.1.1评估患者于患者入院后在术前宣教前采集患者个人资料,包括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患者对直肠癌了解程度,对手术方式及预后的认知;②患者心理:包括患者性格特征,情感状况,有无负面情绪存在,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根据前期收集到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心理、认知、行为、情绪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理论以及中医情志理论,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

1.3.1.2认知干预建立心理干预小组,由经验丰富护士长担任组长,责任护士参与。通过床旁讲解、幻灯片、宣传册等方式给患者讲解直肠癌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术前准备工作、麻醉方式、手术方法、手术需要的时间及配合事项,让患者详细了解治疗方案。告知患者手术是在充分麻醉、无痛、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传授治疗的正性经验,帮助患者建立手术信心[2]。对于人工肛门造口的患者,应建立患者对术后人工肛门造口及生理功能的正确认识,使患者了解到人工肛门对消化功能影响较小,并指导患者掌握护理粪袋方法。

1.3.1.3情志护理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不畅可影响脏腑气机,直接伤及内脏,并对已患疾病产生负面影响[3]。因此须辨证分析患者情志不畅的种类并采用相应干预方式。对于过度焦虑患者,采用鼓励方法,包括主动向患者解释各项检查目的与结果,邀请直肠癌预后较好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或介绍成功案例,树立患者治疗信心。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给予适当的包容和情感辅导。

1.3.1.4放松训练方法是让患者安静舒适的躺在床上,通过冥想、放松、腹式呼吸等训练,使患者放松身心,教会患者平稳吸气憋气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放松要领,并达到放松要求,放松训练是心理学行为矫正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一种主观的安静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用来与焦虑情绪对抗。

1.3.2术中心理干预

1.3.2.1主动交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语气随和,给予鼓励。通过和患者交流,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缓解焦虑、紧张的心理。麻醉时,协助患者固定体位,通过眼神、表情、手势的运用鼓励患者,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其心理支持。

1.3.2.2保护隐私部位遮挡患者隐私部位,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1.3.3术后心理干预

1.3.3.1及时沟通手术结束后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给予患者疾病康复的信心与鼓励;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4],减轻疼痛。

1.3.3.2家庭社会干预家庭社会干预在直肠癌手术患者配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动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来源,鼓励家人、朋友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交谈,给患者以精神上的支持,让患者有自尊、被尊重的感觉,减轻其焦虑心理。

1.3.3.4行为干预对因焦虑引起睡眠障碍的患者,及时联系主治医师加以干预,或给予中药耳穴压豆,促进睡眠质量;对人工肛门造口患者应使患者尽快适应人工肛门与正确护理粪袋方法,指导患者最大程度生活自理,减轻患者对家属与护理人员依赖心理,利于患者建立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2结果

2.1判断标准采用SAS(焦虑自评表)测量患者焦虑情绪。51-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专人发放问卷,由患者自行答卷或指导提问方式;在术前30分钟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焦虑及生命体征变化。

2.2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焦虑情绪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焦虑情况比较

组别n正常轻度中度重度

干预组40201172

对照组40071914

2.3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生命体征变化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生命体征变化比较(X±S)

组别n心率(次/分)血压(mmHg)呼吸(次/分)

干预组4074.6±5.5110.0±15.8/68.7±3.317.5±3.5

对照组4090.2±9.7135.0±31.6/81.3±4.719.7±2.7

注:※P<0.01

3讨论

3.1焦虑对直肠癌患者的负面影响

临床上大多数癌症患者早期无症状,一旦检查确诊已属中晚期,此时他们不仅承受着疾病的煎熬,而且面对死亡的压力,经临床治疗后,约有50%以上的患者存在各种身体功能障碍或心理上的问题,表现为烦躁、焦虑,甚至悲观厌世。据有关资料显示,患者产生焦虑情绪可引起心脏、血管、血液动力学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切口愈后不良,这些对疾病治疗很不利,负性情绪的存在相应地使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焦虑还会降低疼痛阈值,增加麻醉药的需要量,延缓术后康复[5]。

3.2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的正面影响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支持和加强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从而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减轻焦虑和不安,并可控制由情绪而影响血压和心率的日常波动,以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其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心理治疗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焦虑体验,减少应激源,提高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而降低躯体的不适,而且有增加睡眠、平静心态、增强信心的作用。

通过临床研究,我们认为通过评估患者及情绪干预可帮助患者以正性情绪去克服负性情绪或代替负性情绪,有助于减轻焦虑。而音乐干预能分散患者注意力,减少不良的心理反应,还能增强患者的舒适度。放松训练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来影响机体的许多功能,外科术前针对病人的焦虑情绪进行放松训练,可以稳定情绪,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焦虑和疼痛程度的减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积极的家庭干预对患者从精神上给予支持,让患者有自尊、被尊重的感觉,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实践证明那些能够战胜疾病的患者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支持网络,而在整个社会支持网络中来自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显得格外重要。认知干预能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动配合,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减轻心理负担。

4小结

干预组患者经过心理干预,不同程度地缓解了患者焦虑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康复,对患者生命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碧玉,刘经讳,刘肃,等.个体化手术全期护理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13.

[2]吴春梅.术前访视缓解乳腺癌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557.

[3]周园.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细胞免疫影响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19(9):124.

[4]王菊凤.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癌症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52.

[5]刘学英.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