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中潘雪迎(湘雅二医院耳鼻喉科410011)
【摘要】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状态及预后的分析,来讨论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状态达到最佳情况。方法将本院8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其焦虑及预后状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观察组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焦虑情况比实施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其焦虑心理的情况,并且有效促进了患者病情的良性转归,对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和提高。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焦虑预后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60-02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的急症,是一种突发性的不明原因的神经性耳聋,大部分患者伴有耳鸣,部分伴有眩晕。该病起病急,患者听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表现为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抑郁等,导致听力难以改善。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适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消极情绪,促进早日康复[1]。我科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状态和预后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8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33例。发病年龄19-75岁;病程3天-3个月,平均(8.8±0.5)天。排除有精神科病史的患者及持续使用抗焦虑药1周以上者。
1.2分级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1997年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2]。88例患者中听力损失轻度13例(损失10~30dB)、中度41例(损失31~60dB)、重度34例(损失61~90dB)。
1.3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4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测定。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下护理。
1.3.1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和治疗
护理人员要处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患者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要有针对性地针对患者的不用情况进行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对其担心忧虑的生活状态耐心开导,消除其不良情绪,鼓励其建立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多介绍成功的案例,对患者的预后给予自信的期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3]。
1.3.2提供有效的减轻焦虑的方法
病室的环境是患者最直接的感觉。护士可以通过降低病室噪声、调节病室光线、温湿度、限制来访等方法,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包括擦背、热水浴等,这些都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保持病室的整洁,降低噪音、调节光线、保持合适的湿度和温度。让患者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优雅的音乐可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有助于消除紧张、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增强人的应激能力。有助于放松情绪,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音乐治疗的时间一般每次30-90分钟。肌肉放松训练是缓解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可以教患者有意地使某些肌肉群紧张,然后放松它们。可以从脚趾开始,也可以从离不适部位最远的部位开始,周而复始地做紧张一放松[4]。
1.3.3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是指通过行为训练与学习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及认知的改变,抑制、替代或去掉不良行为,强化健康行为。护理人员应指导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放松训练、静坐冥想、深呼吸法等,使病人情绪放松。采用组织团体讲座、集体交流等形式,以消除孤独感,建立社会支持。指导患者的家人理解和宽慰病人,帮助病人改变不良行为习惯[5-6]。
1.4疗效评价
根据1.2中疗效分级标准[2],痊愈:0.25~4kH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到该患者的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状态比较
观察组在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般护理干预前后差异不明显。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状态比较(x±s)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
对照组4451.29±11.3450.38±10.33
观察组4450.54±10.8638.24±10.02*#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观察组干预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疗效的比较
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44015181175%
观察组4432118295.5%
3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的常见一种疾病,焦虑本身是突发性耳聋一个重要诱发因素,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突发性耳聋发病率也呈现增长的趋势[7]。发病后,患者因听力突然下降,加上对疾病的不了解及对预后的担心,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担心紧张、焦虑恐慌等[8]。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有关。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指出:情绪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各器官的功能状态。通过一系列与患者心理情绪有关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不良情绪得以减少或消除,从而使其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对疾病的恢复充满信心,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治疗和护理。本组88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焦虑症状明显好转,且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对其疾病的康复有着良好的效果[9]。
参考文献
[1]王玲.高校学生突发性耳聋发病前后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76-77.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72.
[3]陈赛,江美霞,张映芬.突发性耳聋病人焦虑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6,5(6):27-28.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74.
[5]罗承蓉.突发性耳聋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997.
[6]樊雅文.突发性耳聋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96-197.
[7]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207,221.
[8]DeMarco-SinatraJan.Relaxationtrainingasaholisticnursingintervention[J].HolistNursPract,2000,14(3):30.
[9]赖春晓,吴玉明,湛琅.放松训练与社会支持对颈椎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