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空巢老年干部心理状态的质性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住院空巢老年干部心理状态的质性分析与对策

金伟丹

金伟丹(湖南省人民医院老干科湖南长沙410002)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041-03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空巢老年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50例空巢综合症的老年干部病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运用类属分析法,归纳出住院空巢老年干部的心理状况的3大主题:优越和指挥感、失落和孤独感、猜疑心重易误解。结论分析住院空巢老年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措施。

【关键词】质性研究空巢综合征老年干部心理护理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家庭功能的弱化,使得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2006年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达49.7%,其中大中城市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高达56.1%[2]。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3]。孤独寂寞感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情绪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行为能力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老年性抑郁症等老年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所以,专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巢综合症”[4]。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住院空巢老年干部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科学的针对性强的心理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1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6月对湖南省1所三级甲等医院老干科病人进行目的性抽样[5]。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并且研究者承诺保守秘密,研究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均为被访者编号。研究使用Husserl观点构成的理论方法[6],通过深入访谈,记录住院空巢老年干部的心理体验。

首次访谈的地点是在医院内一间单独的房间,以避免干扰。对于参与决策的其他人,另外进行访谈。征得被访者同意后作访谈录音,对于不同意录音者通过访谈笔录和及时记忆[7]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访谈以“您觉得住在医院感觉怎么样?”开始,引导病人深入发掘其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访谈时间约1h,根据访谈后对资料的分析,确定是否需进一步访谈。数据分析采用Colaizzi所提出的方法[8],通过登录、编码、归类,采用类属分析法形成主题,如此循环直至饱和,即没有新的主题出现。

2结果

本次被访者共50例病人,其中女姓30例。经过深入分析,得出3个主题,即优越和指挥感、失落和孤独感、猜疑心重易误解。

3讨论

3.1主题一:优越和指挥感

3.1.1优越心理老干部在不同的年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是国家与人民的有功之士,是社会的财富,理应得到社会特殊的治疗和护理。

3.1.2指挥心理干部病人从事领导工作养成了指挥习惯,表现为希望详细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要求按自己的意图进行治疗及护理。对所有的用药及护理要求作详细的介绍,且不能有丝毫的怠慢。

3.2主题二:失落和孤独感

3.2.1失落感离退休老干部患者中绝大多数曾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阅历深,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工作有成就感,在家庭、社会中有地位,因而自尊心较强。离退休干部从社会大舞台转移到家庭小舞台,由于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特别是从指挥者变为被动服从者,而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表现为失落等,被称为“离退休综合症”[9]。

3.2.2孤独感因老年患者大脑及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常感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病后更加烦恼、焦躁,加之家人不理解,特别是丧偶未再婚,子女在国外或外地工作,即使有的子女在本市也只是回家看望一下,交流沟通甚少,住院后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尤其住在小病室的患者以及性格外向的患者,更容易产生孤独感。我科病室均是单人房或双人房,患者产生孤独寂寞感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固执己见、倔犟,对自己偶然受到别人的失礼或不敬,往往闷闷不乐、沉默寡言,有时又烦躁不安,难以配合治疗。老人可出现寂寞、失落、焦虑、抑郁和烦躁等负性情绪,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抑郁情绪,严重时可转化为老年抑郁症,此乃一种老年人多见且危害较大的精神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老年人自杀[10]。临床心理学家估计,65%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以致老年群体的自杀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的人群,Aldwin[11]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点。调查[12]显示:低学历者高于高学历者,可能是因为受教育水平高者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他们离退休后,大多仍继续读书、看报、学习,他们的情绪能够保持相对良好状态。

3.3猜疑心重易误解老年患者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谈论自己的疾病,觉得自己的病情重了,甚至会以为没救了。对信息反应敏感是离退休干部长期养成的职业特点,对周围事物极为敏感,表现突出的是多疑、多虑患病时对医务人员的语言、行为极为敏感,善于观察他们的语言和表情,从中片面地分析理解病情,对打针、吃药、处置检查疑虑重重,担心吃错了药、打错了针,对医护人员的言行极为敏感,常计较别人的举止言谈,对周围的人失去应有的信任,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及负担。

4心理干预措施

4.1加深理解,给予尊重

理解并关心老干部患者,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疾病类型、气质性格、社会角色和社会经历等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的心理护理。护士应充分利用查房、巡视、治疗、护理等机会,以热情关怀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谈。礼貌待人,态度温和谦虚,谈吐文雅有度,音调、语速因人而异,如:对听力下降的患者,音调应稍高;对理解能力差的患者,语速要放慢,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脚勤。同时,耐心倾听老人的主诉,体谅老人的心情,并予以鼓励和安慰,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心理上的失落感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保持心情愉快。

4.2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我科的患者绝大多数患有2种以上疾病,且疾病类型多,这就需要护士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以便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心细眼快、举止稳健、动作熟练、操作轻柔,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患者在心理上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老干部患者多数文化水平较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他们希望对自己的病情多一些了解,我们就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向他们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解释的内容应先与医师沟通,以避免医护口径不一,造成患者对护士的不信任。

4.3加强必要的语言沟通

工作热心、耐心,护士在打针、送药等护理工作中要有适当的言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要热心地回答,语言文明,掌握分寸。多问候患者,经常与他们谈心,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如病情允许,鼓励他们多交往,与其他病友一起聊天,相互交流疾病治疗的体会;一起欣赏音乐、看电视、散步等。同时与家属沟通,希望家属有空常来医院看望患者,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4.4合理安排病房,避免与现职干部同一病房。

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爱好等情况安排病床使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心灵上容易沟通。避免患者在生活、心理上产生不必要的困扰。因此合理安排病床也是影响患者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4.5满足患者要求对于孤独感和失落感的护理措施

满足他们各种心理需要,积极消除他们的负性情绪,用语言暗示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身价值,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美好岁月,以及创建的丰功伟绩,使其保持乐观心态,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由于病人入院后对医院的人、事、物陌生,常常对护理人员提出种种质疑和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应从维护患者的健康出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感情寄托和心理需求。

4.6加强人际交往

离休后,影响老年人心身健康最大的恐怕就是与世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德语中的一个术语“养老金死亡”(Pensionerungstod)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的患者把自己与工作联系在一起,离休后失去了工作就等于失去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特别是失去了与社会的联系,情绪压抑、把自己关起来。因此,加强人际交往,才能克服“养老金死亡”,找到离休的意义和乐趣。

参考文献

[1]田君叶,刘均娥,岳鹏,我国空巢老人养老及社区照护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08,7(7):41.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2007-12-17.

[3]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J].人口与经济,2005,20(2):59-64.

[4]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社会工作,2007(3):43-45.

[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4-116.

[6]周荣慧,黄人健,李春玉,等.护理质性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护理管理杂志,2002,2(1):21-23.

[7]陈向明.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24-325.

[8]李春玉,金星.照护与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1):51-53.

[9]TrullTJ,PhareaEJ.ClinicalPsychologyconcept,methodsandprefession[M].6thed.Belmont,CA:Wadsworth/Thomsonlearning,Inc,2001:51-53.

[10]吴凤兰.老年心理问题与老年抑郁症[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5,2(4):59-60.

[11]AldwinC.DoesageaffectthestressandcopingprocessTheimplicationofagedifferencesinperceivedlocusofcontrol[J].PsychologySci,2001,46(3):174-180.

[12]BernhardT,Baune.Therelationshipbetweenpsychologicaldimensionofdepressivesymptomsandcognitivefunctioningintheelderly-theMEMO-study[J].JPsychiatrRes,2007(41):24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