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恒威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
气候部分是自然地理的核心知识,理性思维含量大,而且具有极强的再生性和辐射性,触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今以能力考查为主和突出主干知识考查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下,气候知识每年必考,而且稳中有变。
对于气候部分专题复习,笔者根据高三学生特点,提出“先死后活,死去活来;典例分析,功透五重”的复习思路,即通过图文转化、识记知识、掌握方法、分析特例、突破难点等途径,以达到先易后难、分类处理、循序渐进、渐入佳境的复习效果。
一图文转化,识记基础知识
首先要向学生明确这是复习最关键的一步,主要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特点、分布和成因,帮助学生从记忆规律和学科特点上认真分析,识记气候分布模式图。接着引导学生利用纬度、大气环流、地面状况等综合因素进行自我分析和记忆,掌握其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最后要向学生明确下列要求:(1)熟知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名称,不能写错;(2)表述气候特征既要有气温特征,也有降水特征;(3)熟知各种气候类型的一般成因;(4)熟知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理想分布图;(5)要反复填绘实际气候分布图。学会推理填绘、分类填绘,尤其要注意大陆东岸及西岸的气候类型。
二掌握方法,学会基本技能
气候特征分析和类型推断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试题无论给的资料是文字材料、表格资料,还是曲线、柱状图,都要具体分析出相关月的气温值、气温年变化、年降水量及年降水变化。而判定气候类型的关键点是8个字“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主要根据气温特征判断是热带、亚热带、温带还是寒带的气候,再根据降水特征判定具体是哪种气候类型。除上述最常见的判断方法外,还有根据地理位置、景观等判断方法。
三分析特例,了解世界特殊地区气候的特殊成因
气候是地理环境体现整体性和差异性比较突出的知识,通过对特殊气候类型的研究,帮助学生跳出定式思维,扩展思维的视野,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一知识点主要包含下列内容:第一,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第二,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第三,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第四,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第五,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四分总结合,分析各大洲主要气候类型,掌握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将知识形成地图,通过化整为零,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任何一地区气候类型的掌握。总的来讲,亚洲重季风气候分析、欧洲重海洋性气候分析、非洲重气候对称性特点分析、南北美重地形对气候类型影响的分析、大洋洲(主要为澳大利亚)重半环状分析。以澳大利亚为例可以分析如下问题:(1)澳大利亚气候带为什么呈现半环形分布?(2)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3)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4)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成因?(5)澳大利亚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6)澳大利亚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7)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原因?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对各大洲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自然就熟记于心了。
五突破难点,对比同一种气候类型不同分布范围或不同气候特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地区模拟试题来看,先后出现对比给出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南美洲非洲热带雨林气候、亚洲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和北美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性气候、地中海地区的和北美西部的地中海气候等。这些试题一般都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较高。解答这类试题应从实际气候类型的分布入手,看清图示气候类型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准确定位气候类型,把握该气候类型的一般成因和特殊成因,这就能够解释气候分布的地区差异了。
除以上提到的几层意思外,不同地点、不同气候类型对比也值得我们关注,例如热带草原与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等的对比,同一纬线不同城市气候特点对比等试题,相信只要经过上述五重锤炼,必定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