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砺明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究其根本是师生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交融的过程。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以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1教师要通过语言去感染学生许多研究表明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感人力量不仅是一种间接无形的情感情境,而且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教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呢?教师除了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法规范,语言富于变化以外,还要注意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必须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切勿冷若冰霜,板着面孔,也不要凶神恶煞,怒容满面,即使在自己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要努力作到这一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学会以正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感染就是以情动情,教师教学,就要选择和调整好自己的语气和语调,为自己的积极情感寻找一个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善于表达自己心情的教师,总能有效地利用语言表情变化,恰如其分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相应的情绪体验,使他们爱教师所爱,憎教师所憎,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就采用了于漪老师的导语:“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无限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用彩笔描绘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像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出文章的内容,又能把学生诱导到作者对的赞美之情中去的作用。
2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新课导入”这一关尤其重要。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或高唱一首歌,或竟猜一个谜,或播放一段乐曲,或表演一个小品,或朗诵一首诗,等等,均有良好效果。开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金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空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氛围,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初中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如果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情感共鸣。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设相应的情感渗透的氛围,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接近的情境,能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叩击学生心灵。教学中,充满感情的语言、语调与课文的结合,便创设出一种情感氛围,这种情感氛围会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这样的教学言语不仅能传知,还能传情,使课堂教学获得艺术性的完美。
4以读入情,以读入境,以读会心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所以要求教师的示范朗读。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可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教《木兰诗》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一定要发挥朗读作用,教师先示范一遍,学生在有表情的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从诗的感情色彩到具体形象,也就是从符号到旨趣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感悟到产生情感的过程。
那时刻,谁不为那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掷地有声的语句,谁不被诗的艺术魅力所折服,谁不为之动情,充满对木兰敬佩之情?
5力求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讲出感情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讲解前,首先对教材深思熟虑,使自己情感融于课文中,然后再让这种艺术形象活现于讲台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统观全局,充当导演角色,同时还要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地充当演员角色。“情感派”名师于漪认为“激情”并不只是“艺术家头上的光环”,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当然,教师也可用生动的富有表现力语言,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去挖掘情感,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情感,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