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彬
摘要: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量变引起质变规律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量变;质变;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张在彬,任教于陕西省石泉县石泉中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和谐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前两个方面往往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容易被忽视。化学与哲学规律有着密切联系,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唯物辩证法教育,并不是要讲授哲学原理,而是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紧扣教材,挖掘知识背后隐藏的规律,通过具体实例潜移默化,使学生去探究思考,有所感悟,去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一种逐渐地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而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量开始,量的增加或减少,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质的变化,但超过了一定范围,将引起质的变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可以引起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准备,但绝不能代替质变。唯物辩证法的这个观点在化学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一、根据两种反应物的量不同判断产物不同
如:1.碳(少量、过量)与氧气的反应;2.碳与氧气(少量、过量)的反应;3.钠(少量、过量)与氧气的反应;4.铁(少量、过量)与稀硝酸的反应;5.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少量、过量);6.甲烷与氯气(少量、过量)的光照取代反应;7.乙炔与溴水(少量、过量)的反应;8.二氧化硅与焦炭(少量、过量)的反应;9.溴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少量、过量)的反应;10.碘化亚铁溶液与溴水(少量、过量)的反应;11.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少量、过量)。像上述过量、适量、少量的例子很多,这里仅举出其中的一部分。
二、根据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判断产物不同
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Cu与稀硫酸是不会反应的,即使加热也不反应。而铜与浓硫酸受热能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同时生成硫酸铜和水。
三、根据反应物所处的介质(H+、OH-)浓度不同判断产物不同
如: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
2KMnO4+K2SO3+2KOH=2K2MnO4+K2SO4+H2O
2KMnO4+3K2SO3+H2O=3K2SO4+2MnO2+2KOH
四、根据反应物所处的温度不同判断产物不同
如: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烯时,加热的温度不同产物不同。给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开始物质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至140℃时,有乙醚生成;当温度逐渐升高至170℃时,开始生成乙烯;如果继续加热混合物,温度继续升高,溶液会逐渐变黑。温度不同导致乙醇分子能量的不同,分子运动速度和运动程度不同,因而反应产物也不同。如果我们要制取乙烯气体,所设计的制取装置中就一定要有温度计,以便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保持在170℃左右。
。
五、根据能量不同判断物质的状态不同
如:冰在吸收热量后逐渐转化为液态水,进一步吸收热量还可以转变为水蒸气,物质这三种状态的转变也反映了由能量变化到状态变化的过程,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中显得很重要。
六、根据能量不同判断化学反应(放热、吸热)类型的不同
物质的变化根据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往往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释放出来。从微观上来看,分子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能量,变成了活化分子从而进行有效碰撞,才会引起旧化学键的断裂,消耗能量,形成新的化学键释放能量,也就形成了新的分子。宏观上表现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消耗能量与释放能量的相对大小。
七、根据物质的微粒大小不同辨析概念
如:在分散系一节的教学中,正是物质的微粒直径的大小这个量的不同,才形成了浊液、胶体和溶液,理解了这个量的不同,表现的宏观特征不同,就很容易区分三个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后面学习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介稳性)、渗析、明矾能够净水就显得轻松了。领会现代高科技材料之一的纳米材料组成的颗粒的细小,才会表现出特殊的性质。
八、根据电子数的递增理解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
以第三周期为例,钠、镁、铝的性质比较如下表:
。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虽然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序数从11——13的元素都为金属元素,但金属性逐渐减弱;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开始成为非金属元素,14——17号元素都为非金属元素,但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原子序数为1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各元素对应的化合物的性质也呈现递变规律。元素性质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原子的电子数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量变引起的。
九、根据位移的变化理解不同的化学键
如在化学键中,极性键和离子键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因为极性键是非极性键和离子键盘的中间过渡状态。其中电子对由不偏移到偏移,使共价键由非极性键变为极性键,而偏移程度越大,极性越强。偏移到一定程度就变为离子键。
十、试剂滴加的顺序不同引起量的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三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少量、过量)溶液,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后沉淀消失。
。
若将上述顺序颠倒,则开始并无沉淀生成,直到氯化铝过量时才会出现沉淀且沉淀不消失。
十一、利用量变来促使或控制质的变化
爆炸有的属于物理变化,有的是化学变化。其中很多物质涉及到爆炸极限,如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的混合气体,当其中的成分达到一定量的比例就会达到爆炸极限而爆炸,从而引起质的飞跃。常常用于定向爆破,开山采矿、国防军事等。另一方面,也需要控制量的变化使其不发生质的变化或者质的变化的量很小,把有害影响降到很低。如煤矿开采中,控制瓦斯的含量,采用通风换气来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
以上几点做法,只是教学中具体运用量变质变规律的初步探讨。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化学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有关的化学知识理解更深入,掌握更牢固,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传云.用唯物辩证法指导高中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2(4).
[2]施其胜.例析中学化学中的量变引起质变[J].中学化学,2005(5).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陕西省石泉县石泉中学
邮政编码:725200
OntheApplicationofLawthatQuantitativeChangeCausingQualitativeChangeinChemistryTeaching
ZHANGZaibing
Abstract:Cultivatingstudents’dialecticalthinkingabilityisanimportanttaskinmiddleschoolchemistryteachingandalsoanimportantpartincultivatingstudents’sentiment,attitudeandvaluesense.Thispaperexpoundstheapplicationoflawthatquantitativechangecausingqualitativechangeinchemistryteaching.
Keywords:quantitativechange;qualitativechange;classroom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