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突发事件;广场;启示;
PilotStudyonEspecialInfluenceof
‘ParoxysmalIncidents’onDailyUseofSquares
——TakeWushanSquareandCanal
CultureSquareinHangzhouasExamples
LuBin
(CollegeofScienceandArt,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Zhejiang,Hangzhou,310018,China)
(DepartmentofArt,Hang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zhejiang,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Theespecialinfluenceof‘paroxysmalincidents’onthestateofsquares’dailyuseprovidesthedesignerakindeofmeanswhichcanbeusedtoadjustandcontroltheuseofsquares.ThisthesistakestheWushanSquareandCanalCultureSquareinHangzhouasexamplestoobserveandanalysisthewholeprocessofrelated‘paroxysmalincidents’andtrystoproviderelatedexperienceandhelpfultheoreticalstoragefromtherevelation.
Keywords:ParoxysmalIncidents;Square;Revelation
1.相关背景
杭州近年涌现出的大批城市广场在改变城市原有空间形态的同时,其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开始逐渐显现。广场空间在使用上每时每刻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时段性的变化,使我们对于广场使用的研究应当投入到一个“过程”之中。这一“过程”一方面具有某些稳定的特征,为人群行为活动的“一般性时间规律”所支配,另一方面又具备某些不稳定的因素,受到广场特定的环境条件以及某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和制约。“突发事件”对于广场使用状态的特定影响为设计者们提供了一种调控广场使用的手段。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杭州吴山广场与运河文化广场为例,观察并分析其“突发事件”全过程,并试图从中得到启示,为其他城市广场的建设提供相关经验及有益的理论储备。
2.广场内“突发事件”过程分析
2.1.吴山广场内的“突发事件”——杂技表演
2008年10月1日,吴山广场内举办了大型杂技表演,笔者观测其全过程,并记录了观看表演的人数变化情况。观测时间为上午9:00-11:00,杂技表演的时间为上午9:15-10:55,观测点定于中国财税博物馆前。每1-2分钟进行一次定点拍摄,每15分钟进行一次观看杂技表演人数的粗略统计。
图1为笔者筛选的部分观测照片。图中的1号照片为表演开始前广场内的情景,此时表演尚未开始,但已有部分人群聚集等待,且人数随表演开始时间的临近而缓慢增长。2、3号照片为表演期间的人群变化情况。表演开始后短时间内人数迅速增长,之后虽有部分观众中途离去,但观看表演总人数。4号照片为表演结束后广场内的人群情况,表演结束后人群以极快的速度散去。结合上图,并整理观测数据,笔者得到得到表1与图2。
图2杭州吴山广场观看杂技表演的人群变化情况对比图
2008年10月2日,笔者对运河文化广场的喷泉表演全过程进行了观测,并记录了周围人数变化情况。喷泉表演时间为上午9:50-10:30,笔者观测时间为上午9:50-11:05,观测点定于旱地喷泉一侧的石桥上,每五分钟进行一次定点拍摄与喷泉周围人数的粗略统计。图3为笔者筛选的部分观测照片。图中1号照片为喷泉表演刚开始时周围人群的活动情况,此时其周围活动人数较少。这部分人群也并不是被喷泉表演吸引来的,而是原来就在其周围活动,恰逢喷泉开放,于是参与其中。2、3号照片为喷泉表演过程中人群的变化情况,在这一时段内参与喷泉表演的人数迅速攀升并达到高峰,之后虽略有波动但基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4号照片为表演结束后的人群情况,人群在表演结束后并未迅速离去,仍有不少人逗留在喷泉周围,或是嬉戏,或是回味刚才的美好体验。整理观测数据,笔者得到得到表2与图4。
3.分析“突发事件”所得结论
(1)“突发事件”的发生,可以使广场在短时间之内吸引大量人群聚集。
图2与图4显示出,在“突发事件”开始之前周围的人数与结束之后相比,变化不大。吴山广场的杂技表演与运河文化广场的旱地喷泉的开放,在骤然间为广场空间注入了活力,图中曲线迅速上升,人数成倍增长。从整个过程来看,“突发事件”吸引了广场中四面八方甚至广场之外的大量人群向“事件”中心聚拢。
(2)“突发事件”的持续发展,使聚集人数总体上保持持续攀升的状态。
在杂技表演与喷泉喷放的初期,折线图首先经历一个骤然上升的过程。究其原因,这一时段内聚集的人群主要来自广场内部。原先分散于广场各角落的使用者首先聚集到“突发事件”的周围,因此短时间内人数增长很快。随着杂技表演、喷泉开放的持续进行,人数上升的幅度开始变慢,这时候加入的人群更多地是从广场之外赶来。在“突发事件”的中、后阶段,会有一些人选择离去,因此总人数出现微小的波动,但由于仍然不断有新来的人群加入,使得“事件”周围的人数始终维持较高的水平,并最终在某一时刻达到人数的峰值。
(3)观赏性“突发事件”一旦结束,人群立刻散去。
所谓观赏性“突发事件”是指“事件”本身属表演性,广场使用者只能观看而无法参与其中。吴山广场的杂技表演属于此类“突发事件”。通过图2我们不难发现,当10:55分表演结束后,人们“毫不犹豫”地散去,速度非常之快。人们选择离开广场或重新回到广场的其它角落。与人群聚集阶段相对平缓的上升曲线相反,舞台周围的人数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在曲线图上表现为呈下降趋势的坡度很陡的曲线。
(4)参与性“突发事件”结束后,人群缓慢散去。
所谓参与性“突发事件”是指“事件”本身属互动性,广场使用者既能观看,又可参与其中。运河文化广场的旱地喷泉表演属于此类“突发事件”。在喷泉表演的过程中,成年人一般选择在一旁观看喷泉表演的美景,而有许多儿童、少年则不仅仅满足与视觉上的享受,迫不及待地冲入喷泉中嬉戏(图5)。喷泉表演从9:50持续到10:30,通过观察图4我们可以发现,与吴山广场的杂技表演不同,在喷泉表演结束以后,与人群聚集阶段相对陡峭的上升曲线相反,人群呈缓慢下降态势,仍有部分广场使用者继续在喷泉边或是玩耍,或是回味刚才的美好体验。直到喷泉表演结束后图5杭州运河文化广场游人享受喷泉
的半个小时左右,广场内才逐渐回复
到表演前的人数水平。
4.对设计的启示——以“突发事件”作为广场公共活动的起点
任何公共活动都需要一个起点。这一起点所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能够将人们吸引并聚集到广场之中来,空荡荡的广场自然无法进一步促成任何活动的发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大量的人群,使广场的使用者数量在瞬时之内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其持续发展的过程,可以使聚集人数保持持续攀升的状态。因此,“突发事件”理应作为广场公共活动的起点。我们应当为广场的公共活动设立这样一个良好的起点,然而,起点只是为广场的公共活动设立了一个好的开端,其作用仅是作为活动发生的触媒将人们吸引到广场中来。“突发事件”一旦结束,必然导致人群散去。而若希望活动得以持续地进行,设计师就要继续给使用者适宜的刺激,进一步安排后续活动的发生,使人们选择继续停留在广场之中。“有活动发生是因为有活动发生。”后续活动的安排使活动与活动相连贯并形成序列,因此有可能得以持久地延续。
参考文献
【01】《当代城市大型广场设计——反思与再研究》李南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02】《现代城市广场环境研究》倪俊成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6年2月
【03】《城市广场设计》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04】《城市小型广场研究》何晓军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5月
【05】《现代城市广场规划与设计》张军民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06】《对城市广场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郭恩章《城市规划》2002年第26卷第2期
【07】《现代建筑理论》刘先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08】《场所的不定性》陆峰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