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透明贴预防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透明贴预防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林艳香

林艳香(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广东江门529030)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277-02

【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在预防体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中的观察。方法对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在我科住院的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则采用普通3M透明膜敷贴固定留置针。然后使用同一观察表格进行静脉炎发生情况的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在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中有较好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关键词】体表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预防

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其优点是具有,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机械损伤而引起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提高疗效,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便于抢救,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它既方便快捷、可保护血管,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方便用药,又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但留置针留置期静脉炎及感染的发生率为30%左右[1],静脉炎的发生缩短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而留置时间的延长又可增高静脉炎的发生频率[2]。自采用康乐保公司生产的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贴敷浅静脉留置针处,观察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预防静脉炎,起到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采用我科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住院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5~75岁。平均58.62岁。根据观察目的,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血管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患者从留置静脉留置针开始,采用安尔碘消毒皮肤待干,注射后即将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覆盖穿刺点及穿刺血管近心端,每3-5天更换一次,透明贴贴紧皮肤固定并塑形,中间不得有气泡。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处采用3M透明膜敷贴固定并塑形,中间不得有气泡。两组静脉穿刺部位均选择上肢浅表静脉,由护理组长操作完成,输液完毕,取5ml肝素钠稀释液先脉冲后正压封管。

1.2.2评价方法:均观察5天后评价效果。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炎判定标准[3],Ⅰ度:主诉疼痛,查体局部发红或肿胀,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Ⅰ度静脉炎表现加沿静脉走向出现红线;Ⅲ度:Ⅱ度静脉炎表现加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实验组合对照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两组静脉炎总发生情况比较,x2=6.18,p<0.05

3、讨论

3.1静脉炎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静脉炎一般分为化学性、细菌性、机械性、血栓性等,细菌性静脉炎多与无菌操作有关,血栓性静脉炎多与静脉壁受损、血小板凝结有关,机械性静脉炎多与穿刺操作有关[4],化学性静脉炎多与输注药物的浓度和刺激性有关。另外,静脉留置针的留针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5]。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5天为宜,太长可导致留置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静脉血栓、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3.2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的作用机制康惠尔透明贴是一种水胶体新型敷料,由亲水胶肽微粒的明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混合组成,可吸收少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静脉炎的机制:①消除红肿:密闭的半透明膜保持局部的低氧张力,毛细血管生长快,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组织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加快吸收渗液;②减轻疼痛: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和代谢;③防止坏死:水胶体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保证局部组织正常的代谢功能。

3.3康惠尔透明贴在静脉留置针使用中,能较好的预防静脉炎,它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了节省材料,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可以在敷贴时将水胶体透明贴剪开分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参考文献

[1]王枢群.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273.

[2]刘大为.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408.

[3]宋向阳,李武平,孙惠英,等.抗肿瘤药物性静脉炎的防护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6):1417-1419.

[4]刘惠蓉,吴丽萍.应用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87.

[5]于荔梅.临床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