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玮李俊霞杨薇(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5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218-02
【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临床46例肺心病患者进行护理诊断,采取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结论根据患者病情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胸廓、肺血管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引起有心扩张或增厚,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患病年龄多在40以上,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平均患病率为0.41%~0.47%[1]。以冬春季节发病多见。本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本病的护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现46例病例资料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46例患者,男32例,女14例,年龄42~75之间,平均年龄56岁。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46例患者均有阻塞性肺气肿的表现。代偿期30例,失代偿期16例。
2方法
2.1护理诊断:①活动无耐力:与心肺功能减退引起缺氧引起有关。②低效性呼吸:低效呼吸与肺通气、肺换气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有关,③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血流比值失调,二氧化碳储留、气体弥散面积减少等有关。④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感染、痰多、痰液粘稠、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等有关。⑤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等。
2.2护理措施:①活动无耐力:首先评估患者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气促程度、活动后有无不良反应等;向病人解释康复的重要意义,鼓励病人参加日常活动,进行有效地锻炼,克服依赖心理;指导病人进行床上锻炼,如肢体肌肉的舒缩运动,加强其呼吸功能锻炼,增强呼吸运动效率,提高整体活动能力。
②低效性呼吸: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其变化特点,定期检测血气分析,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果呼吸由深快变为浅慢并伴有提肩、点头呼吸动作,提示有呼衰的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呼吸通气,必要时进行吸痰;根据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合理用氧,可持续低流量吸氧,吸氧后可进行疗效评价,如果吸氧后呼吸困难改善、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变慢、皮肤转暖、发绀减轻、神智转清等,提示氧疗有效;氧疗期间注意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吸氧的浓度要持续而恒定,密切观察氧疗效果。
③清理呼吸道无效: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知道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如谈液粘稠不易咳出,鼓励患者多饮水,多翻身、拍背,必要时可行雾化吸入,教会患者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昏迷患者可进行吸痰。
④潜在并发症:重症病人注意肺性脑病的发生;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如发现病人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等,为肺性脑病的先兆,及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缓解大脑和组织缺氧;昏迷病人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⑤用药护理: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注意给药方法和用药时间,输液时现配现用,水肿病人可用利尿剂,遵循缓慢、小量和间歇的用药原则;重症病人避免使用麻醉药、镇静药、催眠药;遵医嘱使用兴奋剂,并密切观察兴奋剂的副作用,不易长时间大量使用。如果出现皮肤潮红、出汗、血压升高,要减慢滴速或停药,并通知医生;肺心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低,已出现中毒反应,因此用药前及时纠正缺氧,合理用药,用药后密切观察精神、神经等症状,详细记录24小时尿量,如出现尿量增多、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及时报告医生给与处理。
⑥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里状态,病人可能因为疾病本身、角色的转变及陌生的环境而产生恐惧、忧郁等情绪,影响疾病康复,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及时与患者交流,安慰鼓励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决心。
⑦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预防复发的知识;劝导病人戒烟;缓解期加强机体和呼吸功能锻炼;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定期随访,追踪随访。
3护理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积极治疗,及时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肺功能的损害能够得到很好控制,治疗通过控制感染,改善通气,控制性氧疗,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措施,而行之有效的护理也特别重要,通过对病人准确评估病情,提出护理诊断,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延缓病情进展,配合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艳峰.内科常见疾病护理.西安.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