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50100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建筑行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建筑工程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制作,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技术复杂与施工环境特殊。装配式建筑工程主要是在工厂内部进行建筑部件的生产,然后运输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一建筑模式既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还可以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简化施工技术。鉴于此,本文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改善了施工机械化程度和施工力度,很好地保证了施工项目的施工效率。
1预制装配式建筑优势
1.1节约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资源
传统的建筑工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施工材料,这些资源占据了城市发展中资源使用的绝大部分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水泥、矿石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对资源的消耗非常大。而装配式建筑则是通过在工厂中进行集中的生产与加工,利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对混凝土、水泥与木材的损耗。另外,装配式建筑的作业现场还可以减少对水、电等资源的浪费,建筑工程进行拆除之后还可以进行再次的组装与拼接,促进建筑工程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
1.2有效降低工程的费用
使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其构件都是在工程进行集中生产,这样可以提高生产工人的熟练度,提高工作的效率,有助于工程费用的节约。随着我国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相关的预制构件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另外,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生产也对材料的使用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减少材料的损耗,这对于费用的降低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装配式建筑进行组装的时候,使用的人工数量也不会太多,并且使用周期会比较短,这些都会工程费用的节约起到有利的作用。
2预制装配建筑的设计流程
2.1方案设计
在对方案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对建筑工程的规模进行综合考量,以施工现场、施工技术和施工成本为依据,确定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涵盖以下内容:第一,生产、安装预制件时,需要使用到的技术;第二,预制装配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对平面设计、立面设计方案进行协调,以保证建筑功能为前提,对生产预制件需要遵循的标准进行统一,真正做到规模化生产并安装预制件。
2.2图纸设计
应当明确一点,施工图纸是对预制装配建筑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所参考的主要依据,在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不仅需要对建筑具有整体性的把握,还应当对细节问题引起重视,通过预留技术处理措施的方式,保证及时解决突发问题。例如,结合建筑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提出的要求,确定预制件、设备管线的种类,保证防噪、防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3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3.1框架结构体系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安装预制结构系统,结构设计人员应对浇筑的混凝土框架进行整体分析,并准确计算预制构件的数量,以确保更好地安装预制构件。在预制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根据结构体系采用合理的框架结构体系,明确各建筑构件的安装过程。在具体实践中,结构设计者必须计算框架结构的内力并将它们与结构的内力相结合,以确保预制框架的稳定性并改善预制结构系统的整体结构质量。另外,在计算预制框架结构体系内力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合理检查结构体系的抗震屈服系数,并将钢桁架设置在指定位置,以保证预制结构更加完整。系统。例如,在建筑工程中,设计人员必须结合桁架梁和远程梁的结构特征来预制施工现场,以有效降低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对零件进行预制之后,构造商必须对所有制造零件进行精确提升和焊接,以确保预制建筑构件连接良好并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
3.2构造点连接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构造、连接方式和构造技术的实行标准都要以建筑的自身功能、需求为基础,以此来保障连接设计的规范性和准确性[3]。本文以某供电局的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设计中的构造连接点。该案例中纵向连接主要为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两种方式,构造连接设计师参考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的技术规程,严格按照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规定设计连接方法的应用。构造连接的技术方案要和连接形式统一起来,案例中设计了连接缝、连接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障构造连接的合理性,并且确保完成连接后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具备承载荷载的能力。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受力是构造连接中应该重点考虑的一项因素,以实际情况为主检查连接部分的受力,确保整个结构能够具备承载应力和传递应力的能力,提高构造连接设计的安全性。
3.3预制构件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中涉及的构件种类、规格和数量相对较多,为了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各结构安装的合理性,在构件设计时,应尽可能按照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要求对构建种类、规格予以合理控制,这样能够更好的降低过多构件安装带来的麻烦,简化安装流程,同时还能够降低成本消耗,提高整体安装质量。对于建筑中较为复杂的结构部位,还需做好混凝土浇筑处理,加强结构的稳固性。在构件制作中,需对构件的重量、尺寸等进行严格把控,以降低结构的自身重量,并合理规划运输和吊装设备,避免破损等问题的出现。
再者,在预制构件制作中,其性能也是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预制构件应该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和耐火性,并考虑到后期安装的便利性、可行性。如果在施工中发现构件尺寸偏大,工作人员需要对脱模和吊装预埋点数量实行有效控制,保证安装质量。
另外,非承重内墙应使用重量轻、安装便捷、易拆卸且隔音效果好的墙板。加强其与主体结构之间衔接的紧密性和安全性,提升结构的抗震等级。同时在隔板选择上,要确保其灵活性,以便于后续空间结构的调整,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厨卫空间的墙体材料应确保其具有较好的防水防潮以及便于清理的性能,在安装过程中,还应检查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确保结构的稳固效果。
3.4部件模块化设计
在预制建筑设计过程中,有必要统一每个建筑构件的尺寸。在具体设计中,应遵循合理的组合以确保综合效果。在单元统一的过程中,有必要掌握每个部件在不同方向上的尺寸,最后结合实际的现场测量结果确定部件的制造尺寸。使用本节中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整个模块被分解两次,最后获得几个子模块。在标准化配件的设计中,应考虑以下配件组合,并在相关部件中预留一些孔。这些孔可分为两种类型:结构孔和系统孔。设计的重点是控制各种间隙之间的距离。许多实践经验表明,孔的间距应保持在32mm,或32mm的整数倍,这是32mm系统设计的关键。在孔预留过程中,大多数系统孔的半径和高度分别为2.5mm和10mm。在材料选择过程中,选择利用率高的建筑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节约建筑成本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能够减少施工作业的劳动强度,积极提高现场施工的效率。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预制构件要按照建筑的实际情况预制,建筑设计阶段不能出现错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目标,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波.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6):5-6.
[2]郭浩.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分析[J].低碳世界,2018(08):222-223.
[3]刘东辉,翟洋.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居舍,2018(22):113.
[4]徐四平,宋宇君.预制装配式建筑机构体系与设计[J].居舍,2018(20):115.
[5]贺伟.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8(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