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信息化规划与实施研究王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工程管理信息化规划与实施研究王晛

王晛

重庆旭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401147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很多行业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革技术,促进工作效率,在工程建设中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促进了工程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加强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还能够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工程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优势,建立完善的工程网络技术平台,促进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含义,就当前工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就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炭探究。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发展

1.前言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过程涉及业主、施工、监理、设计、运营、供应商、客户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工程相关组织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信息共享、信息发布与信息反馈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规划与实施过程涵盖了组织的两个管理层面: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在从论证、设计、施工、运行直至报废的工程全生命周期之中,不同阶段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和信息交互等工作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在战略管理层面,信息系统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工程全生命周期之中的各类信息处理需求,对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以实现组织中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如采用通用的技术标准、建立单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以及柔性的组织结构等,对组织中的各类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在项目管理层面,应围绕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2.信息化技术

2.1信息化技术的概念

信息化技术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于图像、语言、视频、数据等等一系列以各种各样形式存在的信息的收集,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处理,存储等,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涉及,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业效率,信息化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无胶片化、充分利用网络。

1.2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于一些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工程来讲,传统的方式都是依赖于人工对数据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人工错误,工作效率不高,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去进行数据处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认为错误的发生,大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加工工程的进展;信息化技术还能够涉及到人类很难涉及的领域,可以说信息化技术是人类某些项目工程发展的得力助手,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优势能够加快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3.工程管理信息化规划流程

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工程运营组织是贯穿始终的信息化主体,而工程建设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以及运营服务外包商等是信息化的重要参与者。工程运营组织侧重于外部资源的协调,工程建设组织偏重于内部资源的配置。适用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规划流程如图1所示。工程管理信息化规划流程简述如下:a.分析工程整体战略,明确工程的定位(Where);b.依据有关的时间进度(When)和各参与方(Who)的情况,明确工程信息化目标;c.分析工程的业务战略,明晰信息处理需求,即特定工程的信息化目标(Why);d.通过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分析,明确信息处理能力(What);e.根据所设定的系统目标,将工程各参与方的信息资源与当前可采用的信息技术产品相结合,最终形成工程信息化规划(How)。匹配问题是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开展相应的信息系统规划时要充分明晰工程的信息处理需求,根据需求确立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充分评估工程不同阶段各相关方的信息处理能力,设计工程的信息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规划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修订,使得工程的信息处理能力处于合理的水平,工程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现不是工程参与各方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各方能力相互匹配的结果,匹配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工程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更进一步,工程信息处理能力与工程信息处理需求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

4.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分析

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匹配问题是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内外架构的调整,工程沟通协调机制的形成与完善等组织管理问题。信息系统与工程组织架构的不匹配程度越大,跨组织协调与协作的成本就越高,对工程进度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进而也会影响到工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以及工程参与各方的组织绩效。综合信息处理理论的各相关研究,并从概念上对其进行拓展,可以将信息处理需求与信息处理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描述如图2所示。

信息处理能力与信息处理需求匹配的逻辑关系中,低能力与低需求可以匹配,高能力与高需求可以匹配;而低能力与高需求、高能力与低需求都无法达成有效匹配,且都只能等价于低能力与低需求的匹配(图2中箭头C)。同理,如果要达成更高的匹配状态,信息处理能力要随着信息处理需求同步提升(图2中箭头D)。按照信息处理理论的观点,可以采用两种策略来应对不确定性对组织的影响:一是减少信息处理需求,通过建立相应的缓冲区来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图2中箭头A);二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建立结构化的机制以提高沟通效率,通过加强信息流动来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图2中箭头B)。前一种策略通过降低信息处理需求及组织绩效标准来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传统的做法如:建立或增加库存以降低采购和销售风险;收购相关业务来降低竞争风险等。尽管这些做法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组织运营的成本和投入,但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不完善的情况下,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成本远高于降低信息需求所耗费的成本;由于组织的信息处理效率较低,只能采用此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手段变得十分有效,其投入远低于降低信息处理需求所耗费的成本。特别是在需要大幅提高组织绩效的情况下,采用后一种策略就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对于后一种策略,可采用的做法包括: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重新设计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来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采用集成化程度更高的信息系统以提高组织信息处理的效率来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建立跨组织的信息共享机制来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等。

5.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信息化是工程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在工程全生命周期中,项目管理如何与各工程利益相关者的组织目标相匹配,是信息化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充分明晰、寻找和挖掘可被利用的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各种有效资源,使得工程管理信息化与各组织自身的信息化有效结合。通过建立合理的系统集成模式,形成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效率和效能,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人怀.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2]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13

[3]刘人怀.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

[4]孙凯.跨组织信息共享的概念、特征与模式[J].系统科学学报,2012

[5]朱高峰.试论信息化工程管理[A].2007年广州工程管理论坛论文集[C].广州:2007

[6]何继善.论工程管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5

[7]李志明.对于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机电认识[J].中国工程科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