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华张喜生(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071-02
【摘要】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在健康体检者动脉硬化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全部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肱踝动脉PWV及踝臂指数ABI,同时采集动脉硬化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WV值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空腹血糖、ABI值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对健康体检者PWV\ABI检测能早期发现动脉弹性改变及动脉硬化,对早期预警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动脉硬化测定心血管病变早期预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增快以及社会和心理压力的加重,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均寿命的首要病因;而动脉弹性功能的减退则成为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标志。
动脉弹性的改变早于结构改变,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健康体检已成为早期发现动脉弹性改变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分析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脉搏波速度PWV与踝臂指数ABI;评估受检者动脉硬化及动脉弹性改变状况,对早期预警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2012年元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做动脉硬化检测的健康体检人员,随机抽取40-86岁体检人员1085例,其中男性920例,女性165例,平均年龄50.9岁。
1.2方法
1.2.1由专人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高2,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坐位肱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1.2.2生化指标收集健康体检人员的实验室指标:空腹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空腹血糖,尿酸、肌酐、尿素氮,并查询有无高血压、冠心病心血管病家族史。
1.2.3bapwv和ABI检测:(1)使用BP-203RPEII日本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检测。(2)由经专业培训的医师严格按照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规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受检查进行检测;对有疑问的受检者进行反复检测2-3次,并由高年资医师同临床医师联系会商后共同出具诊断报告。
1.2.4评价指标及危险因素bapwv的正常参考值<1400mm/s;轻度僵硬:高出正常高值的20-30%;中度僵硬:高出正常高值的30-50%;重度僵硬:高出正常高值的50%以上[1]。按照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ABI标准:0.9<ABI<1.3为正常,ABI<=0.9有动脉阻塞的可能性,ABI<=0.8动脉阻塞的可能性极高,ABI<0.5有多处动脉阻塞存在,ABI>=1.3血管有疑似钙化。
本研究分析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脂异常、高冠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标准按照WHO1999年制定的血压标准:高血压>140/90mmHg;血脂异常标准:TG>1.70mmol/L或TC>5.72mmol/L或LDL-C>3.64mmol/L或HDL-C<0.91mmol/L;空腹血糖>6.10mmol/L为异常,BMI>23.9为异常,UA>420umol/L[2]。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PWV和ABI测定结果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年龄分组:1组(40-49岁)、2组(50-59岁)、3组(60-69岁)、4组(70-86岁)。其中1组524例,2组381例,3组130例,4组50例。
2.2结果:动脉硬化bapwv检测值中,正常者574例,占52.9%;异常511例,占47.1%。
2.3动脉硬化检测中异常值与其相关因素分析不同危险因素与bapwv异常人数结果分析;危险因素与动脉硬化的患病率的关系分析。
bapwv异常值511例中:轻度异常249例,平均年龄46.57±13.10岁;中度异常176例,平均年龄57.86±14.13岁;重度异常86例,平均年龄68.9±15.25岁。
经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可以发现,bapwv值与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空腹血糖、血脂、ABI值呈正相关。
3讨论
研究证明,在动脉结构和临床事件发生以前已有血管功能的改变,早期发现血管功能的改变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1085例健康体检者PWV\ABI检测结果分析发现,bapwv异常为47.1%,检出率比较高,说明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潜在危险普遍存在。ABI异常者10例,合并有bapwv异常4例,异常率0.92%,检出率不高。
本研究将体检者的bapwv动脉硬化检测中异常值与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空腹血糖、血脂、ABI值均与PWV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ABI值的升高,动脉弹性逐渐减退,表明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空腹血糖、血脂、ABI值可能在血管损害中发挥作用。在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收缩压、年龄和心率与动脉弹性降低的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收缩压的升高对血管的损害程度最大。
动脉硬化病变包括动脉管壁病变与管腔病变。有大量证据显示,早在动脉管腔出现明显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之前,动脉血管壁即已发生功能及(或)结构改变;研究显示,在大动脉管壁结构发生改变之前,其血管功能多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换言之,大动脉功能异常可能是目前临床上所能探知的血管病变的最早期阶段。
动脉弹性取决于动脉壁的僵硬度或可扩张性和动脉腔径的大小。动脉的僵硬度主要取决于管壁中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比例,但也受动脉壁钙质沉积和动脉血压的影响。因此,早期筛查并积极干预大动脉功能异常在心血管病的“上游防治”中具有独特意义。
有研究发现,在年龄相关的大动脉硬化中,血管重构起着主要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系统发生结构改变,胶原纤维增生多于弹力纤维,这种比例不正常的增生,使血管壁增厚和动脉进行性扩张,动脉僵硬度增加,脉搏波传导速度加快;此外,年龄的增长还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其释放NO减少,因而血管弹性减弱。本研究发现,心率的增快也会使血管弹性减退。
通过对健康体检者的动脉弹性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在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动脉弹性的减退乃至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已经超过了半数,并且与血糖代谢呈现显著相关,这说明动脉僵硬度增高除与血压和年龄因素密切相关外,血糖代谢指标异常的共存有可能是引起动脉僵硬度增高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健康体检能及时发现动脉弹性的改变以及血压变化、糖脂代谢的异常,对于早期预警发现动脉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及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和控制,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惠学志.PWV和ABI测定在动脉硬化性疾病诊断意义.心血管网,2009-03-13.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