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治疗分析

谢勇

谢勇(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德阳618000)

【中图分类号】R4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147-02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09.1-2011.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4例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比较两组治疗眩晕效果和焦虑抑郁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眩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7.0,P=0.03;观察组治疗后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6,P=0.044。结论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应同时治疗眩晕症和焦虑抑郁症状,且盐酸氟桂嗪胶囊和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周围性眩晕,赛乐特对焦虑抑郁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周围性眩晕焦虑抑郁治疗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或自身运动感知时产生的运动幻觉。Neuhauser等研究[1]称,眩晕症的患病率约为4.9%,发病率约为1.4%。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前者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20.5%。周围性眩晕发生时,患者多数会伴发耳蜗症状(如耳鸣、听力改变)和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出冷汗等),引发焦虑抑郁等[2]。本研究对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取积极的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9.1-2011.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4例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0-77岁之间,平均为48.5±5.7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100例。既往病史情况:既往有吸烟史者106例,高脂血症者87例,高血压病史者71例,糖尿病史者27例,颈椎病者16例,心房纤颤者9例,脑卒中史者4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以眩晕为首发症状,且眩晕反复不定期发作。164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128例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和多汗,103例患者伴有头面部和上肢的麻木感,96例患者有视物模糊和眼前发黑症状,89例患者伴有眼球震颤和耳鸣,75例患者出现共济失调,73例患者有复试和头痛,42例患者出现瞳孔异常、意识障碍和面瘫,21例患者出现颈项强直和Horner征。

1.3诊断方法

1.3.1周围性眩晕的诊断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详细检查患者身体各项体征,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检查。此外,对可疑神经障碍的患者进行颈椎或CT检查、X线头颅CT或MRI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脑脊液检查等,以排除有关疾病和进行疾病确诊。

1.3.2焦虑抑郁的诊断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诊断。在患者确诊为周围性眩晕后,使用量表有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1]对患者进行症状自评填表以了解其有无焦虑抑郁。若患者SAS和SDS得分均大于临界值,则可初步诊断为合并有焦虑抑郁症状。

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1971年编制,是评定个体焦虑主观症状的测量工具,80年代引入我国。该量表由20个自评项目组成,每条均为1-4级评分。SAS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以粗分40分为分界值对有无焦虑进行划分,其中情绪正常=SAS粗分<40;焦虑=SAS粗分≥40。

抑郁自评量表SDS由Zung与1965年编制,是评定个体抑郁主观症状的测量工具。该量表由20个自评项目组成,每条均为1-4级评分,反应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即躯体性障碍、精神性-情感症状、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SDS总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以粗分41分为分界值对有无抑郁进行划分,其中情绪正常=SDS粗分<41;抑郁=SDS粗分≥41。

1.4研究分组

将184例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6.7±6.2岁,男性40例,女性5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9.1±7.0岁,男性44例,女性48例。对两组患者年龄进行比较,t=1.23,P=0.225>0.05;对两组患者性别比进行比较,=0.088,P=0.767>0.05。表明两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对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均采取眩晕的治疗和抗焦虑抑郁的治疗。其中,观察组:口服10mg盐酸氟桂嗪胶囊(西比灵),静脉滴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治疗周围性眩晕;口服赛乐特20mg/d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

对照组:口服10mg盐酸氟桂嗪胶囊(西比灵)静脉滴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治疗周围性眩晕。

1.6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的眩晕的改善效果、焦虑抑郁发生率的差异。眩晕的疗效:显效,患者完全无眩晕症状;有效,患者眩晕症状基本消失,但变换体位时仍会有不适感和轻微晃动;无效,患者眩晕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治疗后1周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调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焦虑抑郁发生率。

1.7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用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84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和眩晕症状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自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疗效和再次测评后的焦虑抑郁发生率,结果见表1。其中,观察组显效44例(47.8%),有效44例(47.8%),无效4例(4.3%);对照组显效16例(17.4%),有效52例(56.5%),无效24例(26.1%),对两组治疗眩晕疗效比较,=7.01,P=0.03<0.05,表明观察组眩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者发生率为13.0%,对照组为39.1%,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4.06,P=0.044<0.05,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1两组治疗后眩晕疗效和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n(%)

分组眩晕焦虑抑郁

显效有效无效是否

观察组44(47.8)44(47.8)4(4.3)12(13)80(87)

对照组16(17.4)52(56.5)24(26.1)36(39.1)56(60.9)

3讨论

眩晕发生的原因较多,有时很难区分真正的发病原因,通常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周围性眩晕是眩晕的重要构成,患者多以突发性眩晕伴迷走神经激惹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人群多见于中年女性。周围性眩晕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植物神经一迷路血管机能失调,使得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迷路小动脉痉挛,进而引起内耳膜迷路的积水和水肿。

周围性眩晕患者容易伴发焦虑与抑郁等负性情绪,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周围性眩晕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密切的关系[3]。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受损,容易引发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Lea等研究对周围性眩晕伴有前庭功能受损的患者30例和神经科其他疾病但前庭功能正常的35例患者进行焦虑评估,分析发现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由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受损引起。当然,周围性眩晕和焦虑抑郁的相关关系是双向的,即焦虑抑郁患者也容易出现周围性眩晕的症状或被诊断为周围性眩晕。Ereza等对焦虑障碍的20例儿童进行头晕情况的问卷调查和平衡功能测试,研究发现这20例焦虑障碍的儿童其平衡能力明显不如正常儿童。而对这20例焦虑障碍伴头晕的患儿进行前庭功能的恢复治疗和眩晕的药物治疗后,患儿的焦虑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平衡功能也增强[4,5]。研究指出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主要通过5-HT能神经通路、单胺能(NA)神经通路、多巴胺通路等发挥作用,从而对眩晕产生影响。前庭神经核团NA的主要来源是蓝斑核,它接受了来自舌下前置核[6]、Klliker-Fuse核、臂旁外侧核以及前庭神经核团[7]前庭传入的信息,投射到大脑皮质、杏仁核、下丘脑等去情绪密切相关结构,在焦虑抑郁情绪的表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应同时治疗眩晕症和焦虑抑郁症状。

本研究对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盐酸氟桂嗪胶囊和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周围性眩晕,用赛乐特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盐酸氟桂嗪胶囊和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周围性眩晕,无抗焦虑抑郁治疗。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眩晕治疗效果和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我院对周围性眩晕应用的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和西比灵胶囊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内凝血、改善微循环,加速组织的修复作用,联合使用有协同治疗的效果。此外,观察组用赛乐特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不仅降低了焦虑抑郁发生率,同时也增强了周围性眩晕的疗效。

总之,周围性眩晕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应同时治疗眩晕症和焦虑抑郁症状,且盐酸氟桂嗪胶囊和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周围性眩晕、赛乐特对焦虑抑郁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NeuhauserHK.Epidemiologyofvertigo[J].CurrentOpinioninNeurology,2007,20:40.

[2]KalueffAV,IshikawaK,GriffithAJ.Anxietyandotovestibulardisorders:linkingbehavioralphenotypesinmenandmice[J].BehaveBrainRes,2008,186:1.

[3]BalabanCD,JacobRG.Backgroundandhistoryoftheinterfacebetweenanxietyandvertigo[J].JAnxietyDisord,2001,15:27.StaabJP,RuckensteinMJ.Whichcomesfirst?Psychogenicdizzinessversusotogenicanxiety[J].Laryngoscope,2003,113:1714.

[4]JacobRG,WhitneySL,Detweiler-ShostakG,etal.Vestibularrehabilitationforpatientswithagoraphobiaandvestibulardysfunction:Apilotstudy[J].JAnxietyDisord,2001,15:131

[5]StaabJP,RuckensteinMJ,SolomonD,etal.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fordizzinesswithpsychiatricsymptoms[J].Arch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02,128:554.

[6]McFarlandJL,FuchsAF.Dischargepatternsinnucleusprepositushypoglossiandadjacentmedialvestibularnucleusduringhorizontaleyemovementinbehavingmonkeys[J].JournalofNeurophysiology,1992,68:319.

[7]BalabanCD.Vestibularnucleusprojectionstotheparabrachialnucleusinrabbits:implicationsforvestibularinfluencesonautonomicfunction[J].ExperimentalBrainResearch,1996,10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