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追求有效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追求有效课堂教学

张昆

张昆甘肃省会宁县刘寨农业中学730724

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进入学生的领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说出了一个真理: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头,一个良好的开头对以后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同样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学生能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互动交往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的广度、频度、力度、深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参与交往状态可从学生能否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是否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是否有的学生还能参与教的活动(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别人、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和学习管理以及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等方面进行观察。

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思维活动受到束缚,为此,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和新知之间恰当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外界刺激,引发认知冲突,使其思维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求异。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九年级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第一框《控制人口,提高素质》时,课前让学生观察学生放学时涌出校门的情景。上课时,让学生描述这一情景,然后再看多媒体投影“严峻的就业形式”及2008年南方雪灾广州火车站人多拥挤的情景,并说一说这些情景给你的感受。学生从学校放学等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人多,从而感受到了中国人口众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了,紧接着投影2008年中国的人口构成及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图,投影新生儿图片让学生计算每一秒、每一天会出生多少人。通过计算,学生感受到了新增人口多。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投影文字材料、图片、对比表、精选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视频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比、查、看、听、想、找、说等活动,了解了目前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以及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及其目的、具体要求和好处。我认为,上述案例,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和时代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了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感性认识,同时,这种认识又能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愉悦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进学习进程的不竭动力。为此,教师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课中要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竞争的教育景象。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关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当然,要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就要求我们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使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神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若眉头锁紧,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认同;若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迅速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转入到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已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达到了整体优化。

五、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评判依据。有效的动态生成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形态,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开放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有效的课堂生成,能激发师生双方的创造欲望和智慧潜能,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从而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生成状态是学生在一堂课中一切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的总和: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交往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均有可能促进学生生成状态的形成。它是反映学生学习实际效果的重要指征,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记得在讲述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成长的烦恼》时,我鼓励学生讲出青春期遇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与烦恼。一女生站起来说,学校要求女生理短头发,头发理得太短,刚进校门就听见两个男生在背后议论:前面走着的是男生还是女生?这件事对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注意到了这位女生的表情,活泼开朗,和其他同学谈到青春期问题时的羞涩、苦闷完全不同。我便追问道:“问题已经解决了吧?”果然该女生点了点头,我接着问:“能把你的秘诀告诉大家吗?”原来是她向妈妈倒了苦水,妈妈的开导使她豁然开朗。我把捕捉到的这一事例成功地运用到了该课中消除青春期烦恼的方法之一——倾诉,学生的精彩发言为教材增添了一抹浓郁的色彩。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让学生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此,把握好教学设计与课堂学生状况的互动关系,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我们才会真正追求到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