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醉人,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书香醉人,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尤汝萍

尤汝萍(常州市青龙中心小学,江苏常州213000)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1.电视娱乐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电视以其鲜明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在电视前流连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思考能力弱化,而书本上循序渐进、系统性的知识,需要反复地阅读和思考,所以学生通常不会喜欢阅读。

2.多元选择不利于阅读兴趣的形成

现在的学生一出生就被各种信息刺激包围着,电视电影、网络游戏构筑的光影世界、偏重视觉刺激的卡通画本对他们的吸引力都远远超过了文学书籍。对于他们来说,读一本书远远没有玩一会儿游戏、看一部动画片、翻阅一本画本兴致盎然。于是,他们与书本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也就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

3.传统观念不利于阅读氛围的营造

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阅读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好处。但他们对阅读和学习的关系认识不足,过分强调阅读能给学习带来多少即时效应,如写作水平提高了没有,阅读短文分数提高了没有,却很少意识到阅读对情感的发展、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使课外阅读成了狭隘而无趣的“工具式阅读”。

4.社会环境不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快餐文化充斥着文化市场,快餐式阅读也应运而生,看得快忘得快,往往只满足于对图像的认知、对情节的纠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冷意境,要现代学生静下心来读书体会有很大难度。

二、书海导航,点亮阅读指明灯

1.名人导行,明确阅读涵意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屈原躲到山洞中苦读《诗经》整三年,终于成为著名诗人;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毛泽东少年时期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就已熟读成诵。这些名人读书的故事能让学生明确读书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趣味诱导,点燃阅读热情

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爱上阅读其实不是痛苦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拿起一本书,轻松愉快地进行阅读。所以不要给阅读附加太多的功利性目标,要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书籍,使他们愿意亲近书籍。当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时再逐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对阅读的热情。

3.好书推荐,激活阅读期待

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面对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报刊图书,很多学生不会选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抓住教学契机,推荐好书,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授之以渔,养成阅读好习惯

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正确指导,潜心把舵,授之以渔,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1.关注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制订读书要求。如在低年级段初步尝试阅读时,强调爱书习惯和读书态度;在中年级段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做记号,尝试做摘记或写一些简单的批注;到了高年级段,要“把有意义的阅读当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兴趣浓厚,主动写读书笔记。通过阶梯式阅读训练最终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终生行为或生活习惯。

2.关注阅读方式

(1)师生共读。教师首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丰富自身的语文功底与文化底蕴。其次,要有意识地阅读学生的书,这样才能交流读书感受,拥有“共同语言”,才能走进学生心里,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合作阅读。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合作阅读可以营造阅读氛围,改善阅读环境。笔者在班内设置“班级图书角”,就是一座微型图书馆,大家好书共享,每位同学都是图书管理员,自己设计借阅记录本。他们有的在记录本上开辟“读书留言”栏,要求每位借阅者留下阅读感言;有的建立“采蜜集”,请借阅者摘录文中一段最爱的文字……对于经典作品,提倡小组合作阅读,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分享体验,感受方法的习得、知识的增长、伙伴间的互动。

(3)亲子阅读。调查发现,家长每天能保证有15~20分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5%。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亲子阅读的重要意义,指导家长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参与学生的阅读,进行阅读评价,从而让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和子女沟通思想、传递爱意的桥梁。

(4)自主品读。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读书应“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将读中感悟与思中感悟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维训练融为一炉。这样才能达到通过阅读提高表述能力、丰富人的心灵、陶冶情操的功效。

3.关注阅读时间

教师要尽量在校内安排时间给学生阅读,如每周一节读书课,午读、晨读等,减轻家庭阅读压力。教师要循循善诱,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来阅读。比如时间零散,就看独立成篇的文集;时间集中,适宜静下心来看中长篇小说。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如跳读法、精读法、速读法等,灵活运用,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四、多元评价,享受阅读幸福感

教师要善用评价机制,使家长和学生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幸福,从而投入更大的激情。

1.搭建平台,尽享阅读快乐

教师要多层面构建阅读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阅读,形成良性阅读循环。

2.多元评价,尊重个性阅读

阅读评价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学生自我的纵向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如有些学生能够自主把文章读通读顺,大致说出主要内容,即“优秀”;有些学生的“优秀”标准是能准确摘抄优美句段,做简单批注;有些学生的“优秀”标准是要有深层次的思考,能写出有个性的读书笔记。

对有能力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要求;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之达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制定不同层次阅读评分标准,学生自主选定适合自己的评分标准,家长每天根据标准对孩子的家庭阅读情况打分,学生每月对自己的阅读进行一次自我评价,小组每月对组员的阅读能力进行一次互评。这样人性化的多元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

茶香味美,需要用心去品;花香四溢,需要用心去赏;书香醉人,更需要用心去读。教师要共同努力,让阅读成为贯穿学生人生的一种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