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锐袁恭贵周世强冉彦夫王建楷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科重庆万州40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骨体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对2011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科采取手术治疗的32例不稳定型肩胛骨体部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8例为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内固定,16例为钢板内固定。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解剖复位率、半年congstant-murle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维重建钛网组优于钢板组(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骨体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钢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不稳定肩胛骨体部骨折;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56-01
目前使用的内固定材料主要为重建钢板、跟骨钢板、锁定钛板[1]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与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肩胛体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2011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科采取手术治疗的32例不稳定型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符合以下标准:符合AO诊断标准、经CT三维重建诊断为不稳定肩胛骨体部骨折、无明显影响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合并伤、随访半年以上。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钛网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42岁,左侧11例,右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5天。钢板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41岁,左侧9例,右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6天,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术前对伤侧及健侧肩胛骨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将测量数据传输至厂家进行虚拟数字化钛网加工,生成所需三维成形钛网[2]。
1.2.2手术三维重建钛网组:复位肩胛骨内外缘骨块,临时用带锁巾钳或克氏针固定,纠正肩胛骨体部薄骨片的翻转、重叠等移位,必要时用缝线穿孔固定骨片,将制备好的钛网压于体部骨折片上,根据需要打入8~10枚螺钉。钢板组:常规复位内外缘骨折块,将所需接骨板按照骨折线形态逐步塑型,内外缘缘和肩胛岗可用重建钢板,肩胛下角可用T、Y型钢板,肩胛骨中央的碎骨片因其极薄无法固定,只能按其形态摆放在原位。然后给予常规术后处理。
1.3疗效评价[3]
术后观察钛网组与钢板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肩关节开始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半年congstant-murley评分、骨折解剖复位率以及术后并发症。
2.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2.3个月。手术时间、失血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两组骨折解剖复位率及并发症方面钛网组复位优良率100(18/18)%,钢板组复位优良率58.25(9/16)%(X²=9.92,P<0.01);钛网组肩关节粘连1例,发生率5.5%,钢板组术后皮瓣部分坏死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肩外展力下降4例,发生率31.25%,说明钢板组术后并发症更多(X²=6.87,P<0.01)
3.讨论
肩胛体部骨折传统的固定方式包括重建钢板、颌面钢板、跟骨钢板等,其缺点是术中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进行钢板塑型、延长了手术时间。即使通过反复塑型接骨板也不能与肩胛骨完美贴合,只能固定肩胛骨内外侧缘以恢复肩胛骨的大体形态,无法顾及体部中央碎骨快,导致肩胛骨畸形,碎骨块与胸壁摩擦引起疼痛,甚至形成滑囊炎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不良影响。而钛网具有多孔点选择性固定的优点,网面把肩胛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复位与立体固定且能对体部碎片产生“压配适”效果,复位更加满意,固定更稳妥,能尽早进行肩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且手术时间(平均60.17±5.53m短),减少术中暴露和出血(平均95.24±8.40),减少感染等伤口并发症。
综上所述,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骨折复位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后期功能恢复上与传统钢板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健.肩胛骨骨折的分类及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2003,23(2):100-105.
[2]齐欣,沈干,王增亮,常剑,张岩睿,刘鹏.三维钛网在颅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0,06(04):218-219.
[3]周东生,李连欣,王鲁博等.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J].中华外科杂,2006,44(24):1686-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