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趣味性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趣味性学习

万全心

□万全心

〔摘要〕小学数学重在引起学生兴趣,通过自我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趣味性学习,这种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引导的过程。通过多种样式的趣味性学习方式,将同学们的兴趣提升起来。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引导合作

小学数学本身的特性就是理论加实践,需要通过思考和练习进行掌握。由于本身练习课程具有枯燥性,需要我们进行多种多样的练习与比赛。在趣味化的学习中,要能够贴近生活,在有效的氛围中进行游戏化演示,让学生在寓教于乐和轻松氛围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1贴近生活的数学实例,趣味性为前提进行思考小学数学的教学思路也要以掌握知识为前提,同时依靠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能够让练习题充满情趣化,避免单一的答案要求,能够开拓学生思维,进行多样化思考。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当中就有很多生活中的案例,也是我们拿来放入到习题中的关键。像“时间、距离和速度”的问题,就是偶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的有效思考与合作,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问题来进行思维的有效拓展,“同学们从甲地去乙地,如果乘坐汽车出发,三分之二小时走了有四分之三的路程,这是距离目的地还有3千米,求按照这样的速度走,走完全程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两种方法去学习。例如我们将全程看作是1,行完全程的距离除以速度,得出时间,另一种方法求取还剩下多少,然后看看还剩下多少时间,然后根据剩下的距离求取速度,最后得出时间。

2小组分组与合作交流小组分组合作交流,可以通过练习题有效的展开,这样可以提升做题速度和效率。

集思广益,获得多种方法,学生们爱学,也不会觉得特别枯燥。

小学数学主要是以兴趣为主导,进行有效的提升与合作,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可以选取一名学生进行有效的领导,通过问题合作进步。

小组合作往往通过4~5人进行,将问题交给他们进行讨论,教师不干涉,让学生地位平等,畅所欲言,然后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优化与合作。像小学四则运算的学法,教师可以列出提纲,像加减法,乘除法等,也可以进行混合运算,加入小括号。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同时让小组合作继续进行,小组的分组与合作交流,目的就是让学生先自己掌握,然后老师再进行指导与补充。

3思维的发散与创新培养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创造的动力源于思维,思维的创新促进数学的创新,数学的创新带动科学的进步。数学的本质不是“记忆”,不是“运算”,而是“方法”,是“推陈出新”,是“触类旁通”。从小学引导学生养成“思维创新”的好习惯,促进“思维多元化”,是教师一项关键任务。而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归结到底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外界的引导和鼓励”,二是“内在的主动和能力”,前者需要各方的赞美表扬,激励牵引,后者需要自己的主动思考和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方能逐步提升乃至有所成果。

4做好及时的巩固与分层的练习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知识的遗忘是先快而后慢,我们在之前就应该适度的知识练习,将后章的知识适度适量提前,巩固记忆,延长记忆时间,在后来就降低速度,不易遗忘,据此我们就应尽量做到将相关的知识及早的进行联系,形成模块,做好前呼后应。

此外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最终要落实到练习之上,要达到这种水平,在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更需要及时进数学的练习,同时要有系统和分层的练习,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布置合适和有梯度的习题,进行课后的分层练习,及时巩固和运用数学知识。

实行先学后教的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效的吸收消化知识,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配之以当堂训练的模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5通过有效的提升达成自己的思考和认知小学数学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学校效果,而在这其中,教师的有效提问起到了很大作用,一个有效的提问能在短时间之内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打开一个突破口,找到问题的答案,一个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没有发现过的东西,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教师要结合课程的内容和关键点,有效的搭配提问,做到“有效引导启发思考,加深认知形成感悟”。

如何加强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提问,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根据数学学习的一般模式,预习———讲解———练习———反馈思考的四个阶段,我们一一对应之,将提问有效的融入当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提问的四段论”,每一个阶段都是我们提问的一个关键,一个突破口,都有着不同的提问方式与效果,教师要结合课堂的教学实际,合理利用,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要将夯实基础数学知识和有效的练习,融入和渗透到教学中,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双向提高,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运用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的学习方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将数学置于共同讨论之下。从例子激发兴趣到生活实例入手,通过情感激励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常议常新的话题,在此仅以简例说明,由此引申开去,老师们拓展出更广阔的思路,以求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1何涛等.数学创新教育.哈工大出版社,2010(06)2关文信.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01)3于琛等.初中数学继承改革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靳玉文.当代数学创新经典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