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

陈红华

陈红华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目的:分析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护理干预在此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妇科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根据心理状态评估结果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精神状态、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积极的面对治疗,促进其生理机能的恢复。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心理特征分析;护理干预;临床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155-02

子宫是女性独有的脏器,是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可排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调节其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使患者更加积极的接受治疗,加快其治疗进程[1]。现选择60例在我院妇科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对护理干预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妇科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为40~56岁,平均年龄为(46.2±6.4)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15例,子宫颈癌患者5例,子宫出血患者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1~55岁,平均年龄为(44.3±6.1)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16例,子宫颈癌患者6例,子宫出血患者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应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孤独程度及总体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生命体征检测,常规换药、消毒、抗感染,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根据心理状态评估结果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在患者外出检查时尽量陪护,并向患者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减少患者的无助、迷茫感;安排病房时,不要将精神状态较差的多名患者集中安排在同一病房,以免相互影响促进消极情绪的产生;让患者家属尽量陪护,减少患者的孤独感;(2)普及子宫的生理功能及全子宫切除术对身体机能造成的影响,明确术后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让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加强患者术后的自我防护意识;(3)介绍手术流程,并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术后显著的治疗效果向患者做详细的说明,排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及对手术疗效、安全性的担心,让患者以一颗平常心来接受手术;(4)进入手术室时,陌生的环境及手术带来的紧张感会使患者更加焦躁、不安,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尽量与患者交谈,分散其对手术的过度关注与担心,维持血压及心率的稳定,增加手术的安全性;(5)详细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多与患者交谈,在交谈中明确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源,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劝解;(6)室内多通风,调整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播放舒缓的音乐,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摆放绿色盆栽,为室内增添一份生机,让患者以充沛的精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

1.3效果评价

1.3.1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证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2]。

1.3.2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率=满意率+一般率。

1.4统计处理

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进行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其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是子宫颈癌、子宫肌瘤等子宫病变常用的治疗方式,虽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子宫的缺失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导致患者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子宫切除后,机体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含量降低,会产生类似更年期的一类症状,加重患者不适,增加患者不良情绪的产

生[3]。因此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患者心理问题的根源,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疏导,可有效缓解手术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在护理过程中联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陪同患者进行检查可减少患者的焦虑、迷茫,要求家属陪同可减轻患者的孤独程度,家人的支持与关心是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柱。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其对疾病具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能让患者积极的面对手术,减少对手术治疗的排斥及恐惧心理。焦虑、紧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而对手术的恐惧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影响患者进食及睡眠,使其无法以最好的身体状体进行手术,影响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效果[4]。如在围术期未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消极情绪会一直延续到患者预后的日常生活中[5]。因此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是患者预后回归正常生活的保障。

文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适当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建梅.心理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1:129-130.

[2]刘晓艳,孙红运,苗丽竺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心理及性生活的影响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05:107-110.

[3]邱小容.196例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的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5,09:250-251.

[4]刘琼芳.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产业,2013,14:5-6.

[5]卜庆瑞.整体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3,15:1965-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