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上好高中数学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高中数学课

蒙耀强

蒙耀强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各种各样的课改方案,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学环境,课时的减少,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无不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改革,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指引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

一、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面对新课程改革,新老教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们都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尽快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师要实现在观念上理解课程标准,弄清楚本次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的,理解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想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对《数学课程标准》有深入的研究和领悟。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

教师与学生永远是教育教学的两个重要角色,新课程改革下这两个角色应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充分给予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研讨、相互帮助,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掌握知识,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应该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下功夫,促使学生敢于自己去动手、去体验、去探究研讨,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所以,在现行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而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由以前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

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不能不承认,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学习兴趣缺乏或减退。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极大,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探索增强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和途径,已成为我们一线中学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具有先天性和泛化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对数学展现其好奇心时,我们就要及时捕捉,予以保护,并使之深化下去。

2.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

3.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特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太抽象,与生活没有太多的联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

4.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课堂不应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授课式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活动、双边互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学生可以开展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兴趣。

5.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从爱工作、爱数学做起。这是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无声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兴趣是第一需要,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数学修养,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敢想象,数学教师厌烦教学,所教学生怎么会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教师修养较差,知识面狭窄,又怎能把学生教好?

四、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1.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源于生活,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学得快记得牢,富有兴趣的事物多能引起人们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从而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数学教学不只是一个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索,自己去发现规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

3.要适时开展分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全面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实现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转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4.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好——中——差等不同层次来布置作业。为了使学生乐于做题并做有所得,笔者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自主作业”三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选做作业”是指教师布置的几组题目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而“自主作业”是指不做教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根据学习的情况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

五、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视,这不仅包括同一领域内容的相互连接,也包括选择若干具体内容,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同时新教材还特别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题材应尽重视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应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数学教师只有了解当前国际国内教育的发展趋势,了解现行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才能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彻底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各种教育观念,树立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新观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

邮政编码:53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