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 2

创新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荆玉芹(固安县第二中学河北固安065500)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责任,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关键词】创新;理念;方法;手段;合作探导

【中图分类号】G1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36-3619(2009)10-12-0086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创新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但是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分析概括讲答案,学生很少动脑思考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直线下降。因此,必须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群言堂;要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闹出笑话,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教师也应及时对该生积极勇于答题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应批评和引导那些取笑别人的学生。不要在学生第一次发言时就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此外,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客观上就存在不同的答案。如我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在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用你自己的观点来探讨一下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他疾恶如仇;有的说他粗中有细;有的说他慷慨大方;有的说他有勇有谋;有的说他脾气暴躁……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十几种答案,而且很多学生还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加以印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造性的发散思维训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学生掌握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语文教学课堂上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合作、探讨、解疑。又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教学中,我充分肯定了作者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以及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的做法,然而学生以发散思维,提出“教师态度不是太严厉吗?”、“现在社会不必要抄书了,生活没有这么困难了?”、“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不是懦弱?”等不同观点。通过这种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自主解决各种疑难,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学生在分析任何事物时,也就都能自觉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以激起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2.变“注入式”为“训练式”,更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最终教学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语文学科内容比较繁杂,有不少老师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教师的教学内容常常由五大块组成: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都不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注入创新因素,从而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一时为图口舌之快,讲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学生往往却不知所云。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创新思维训练则显得苍白无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寻求好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结合训练”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首先“结合本课训练重点”授课,本课训练重点是: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体会文章语言的多样性。先指导学生了解课文说明事物的结构特点。教师首先点明说明文的几种结构方式,让学生判断,明确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并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再从课文中找出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的原文句子,最后研讨课文内容。这样,讲究了教法,也让学生懂得了学法。其次“结合课后练习”授课,我在教学中,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如《苏州园林》的练习一,这一题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我首先是要学生读题,并回答从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说明该问题的,二是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练习二的问题,则是揣摩说明文语言的用法,这一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词语的用法,当堂揣摩解决。这种穿针引线的教法,既有利于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有益于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还激发学习的兴趣。

3.变“传统”为“电化”,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师授课手段一般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进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电化教学取代了传统教学,传统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彩的画面、迷人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动画、清晰的教学流程、新奇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与创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如我教《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聆听《苗岭的早晨》乐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课件投影课文的生字生词,让学生朗读;而后一边听读课文一边展示美丽的图画,投影合作探究问题以及拓展延伸,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与创新。总之,一堂课在快乐有趣中结束了。

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文素养培养,就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能培养出个性鲜明、情趣高雅、志向高大的新一代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