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人民医院云南玉溪653300)
摘要】小儿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它是指婴儿时期发生的而且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小儿热性惊厥有比较复杂的发病因素,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家长对热性惊厥的临床症状的认识不足,从而预后不理想,甚至会复发。近年来,国内国外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过很多的研究,从这些治疗经验、研究证据及临床分析等,可以了解到目前对儿童热性惊厥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儿童热性惊厥;诊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002-02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最常见的急性惊厥,又叫高热惊厥。它的发作比较频繁,如果发作则就会造成严重发作,甚至会出现惊厥持续状态。热性惊厥常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1],多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虽然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但仍有少数的患儿会反复发作,甚至引起小儿的智力低下,给患儿的家庭带来很多困难,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领域的进步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重视及研究,使得临床医师能对这些疾病的诊治进展有更好的了解。
1.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及病因
1.1热性惊厥的病因复杂,包括颅内外感染、颅内疾病及全身疾病等。颅内感染常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变现,有时会出现意识障碍,脑脊液的检查对此有很大的意义。颅外感染主要是感染中毒性脑病[2]。颅内疾病主要为颅脑损伤与出血、先天发育畸形等。全身性疾病中缺氧缺血性脑病及代谢性疾病为主要。
1.2海拔
较高的海拔,空气比较稀薄,小儿容易缺氧,使得惊厥的阈值降低,更容易发生惊厥。惊厥的同时又会加重患儿缺氧,而且海拔较高的地区,小儿容易患这些都呼吸道感染。这些都会使得在海拔高的小儿比海拔低的小儿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的原因。
1.3遗传因素
小儿高热惊厥具有家族遗传性,微卫星技术家系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S7可能定位于19p13.3。
1.4免疫因素
热性惊厥与免疫因素之间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关。相关数据表明,IgG、IgA下降、CD4+/CD8+降低、血清中IL-2受体增高等,小儿的热性惊厥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1.5血清离子因素
缺氧导致体内能量缺乏,造成钠泵功能失调,Na+通过细胞膜内移,降低了血清钠。而且缺氧刺激压力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人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肾脏保钠保水,造成细胞去极化,从而引起惊厥。血中钙离子对神经元有保护性抑制作用,血清中Ca2+浓度如果降低,会引起惊厥,原因可能是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神经肌肉的持续幸福也会造成细胞缺氧,从而引起钠水潴留。当小儿发生热性惊厥时,应当检查患儿血清中Ca+、Na+的浓度,并及时纠正,防止惊厥复发。
2.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
多数呈全身强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少数可有其他发作形式(失神、肌阵挛等)。惊厥时间超过20min,24h内有惊厥复发(约1/4)或有限局性发作者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的惊厥发作,如面部、肢体局部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表现突发瞪眼、流涎、呼吸暂停等不显性发作。单纯性热性惊厥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如下图:
单纯性热性惊厥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
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
惊厥的发作表现一般为对称、全身性可为一侧性、局限性
单纯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
抽搐的出现时间发热24h内发热任何时间内
发病率80%20%
发作时的体温病初体温骤升至38.5度以上低热也可发生
神经疾病无可有如外伤、窒息
脑电图热退1—2周消退热退1—2周仍异常
3.热性惊厥的临床相关检查
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脑电图,观察脑电图的波形,了解发作类型。检查患儿血清,查看血清中相关血清离子的变化等等。使用影像学如CT、MRT等检查原发病,及早发现原发病,能有效的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4.热性惊厥的常见治疗
如果患儿正在发作,可给予地西泮静脉推注,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10mg,推注速度1~2mg/min。如果是高热患儿,则需加用退烧药或使用物理降温。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患儿要给予抗感染治疗,颅内占位病变要给予脱水治疗等。加强对家属的宣传,引起家属的重视,同时又不带来不必要的紧张与不安。
5.热性惊厥的预防
用药可以预防复发的危险,平时不发作时不用药,当体温上升至38℃时,用安定灌肠。也可长时期规律使用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不用等到患儿发热与否,都可服药预防。
6.总结
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也与海拔、免疫、Na+、Ca2+、等有关。具体的检查手段还不能及早的发现患儿,及防治都并不是能很有效的解决小部分患儿,这些检查手段和防治措施都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拥军.儿童热性惊厥的诊治进展及预后[J].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4):29-30.
[2]诸福棠.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治进展[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