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2150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并针对各个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供应室是医院处理大量医疗用品的部门,主要承担医院可复用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以及一次性物品的领取发放等工作。供应室护士因经常接触污染物品、锐利器械、消毒液、搬运重物等,其身体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了解防护知识并做好防护措施,从而避免职业危害。
1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供应室中的一些仪器设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烘干机等在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在长期的高温环境中,会对供应室护士身体的生理免疫系统造成伤害。此外,像高压蒸汽灭菌器是压力容器,操作不当,还易引起爆炸等危险。
高压锅、排风扇、烘干机等产生的噪音以及加工敷料、棉球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人身健康危害也很大。供应室的空气消毒多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紫外线的长期直接辐射,容易引起角膜炎、过敏性皮炎、甚至红斑等症状,对免疫系统危害较大。
1.2化学因素
供应室中普遍使用的是含氯消毒液,用于擦拭桌面、地面以及器械物品的消毒等,而含氯消毒液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且有刺激性气味,对人的呼吸道和眼睛均有刺激作用。长期使用含氯消毒剂,人会感到头疼、恶心,还容易引发过敏、哮喘疾病等。多酶清洗剂、除锈剂在配置时,如果方法不得当,对皮肤会有刺激性,长期可导致皮肤病、哮喘病等。
环氧乙烷(EO)灭菌以其低温、渗透性强、无腐蚀性、灭菌彻底、有效期长等优点,被医院广泛使用。但EO气体可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引起头痛、头昏、恶性、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1]。一次性医疗用品普遍采用环氧乙烷(EO)灭菌,供应室内存放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种类很多,有些物品的到货时间与灭菌时间间隔太短,在存放过程中仍缓慢排毒[2]。
1.3生物因素
供应室护士在下收和清洗各种污染物品过程中,经常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甚至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污染的物品,极易引起自身感染。经常清点、清洗器械,也极易发生利器伤,感染上传染病。据CDC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3]。
2防护措施
2.1物理因素的防护措施
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要注意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压力和温度,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避免各种危险发生。无菌物品出锅时,要戴长臂防护手套,防止被锅内涌出的热气烫伤。此外,可以通过在高压蒸汽灭菌器前安装隔声板降低噪音。供应室的机器、设备要经常检修,保证各个阀门、排气管道的良好状态。加工敷料、棉球时要戴好口罩,防止呼吸道损害。紫外线照射消毒时,工作人员要离开房间,如必须在房间工作,要做好防护,避免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2.2化学因素的防护措施
清洗间要保证够宽敞明亮,保证每项消毒程序有秩序进行,不易导致交叉污染。注意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密闭存储,防止溅出或外溢。含氯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处,定期开窗通风,减少与有害气体的接触,在配置过程中浓度要适宜,剂量要拿捏精准,配置人员要戴好防护口罩、橡胶手套、防渗漏的衣服和鞋[4]。待配置完成后要立即清洗所有用具,紧闭容器,防止挥发,并将详细的标签贴于容器表面。
一次性物品的灭菌时间与进入供应室的时间间隔最少两周以上,最好在1个月以上,库房要经常通风。EO设备安装在单独的房间,远离火源。EO气体储存过程中要远离火源,避免日晒,通风良好,勿放冰箱内[5]。
2.3生物因素的防护措施
经常洗手是重要防护方法,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来清洗手上的细菌,避免细菌的污染,一定要用抗菌皂和流动水,做到一人一条毛巾,防止污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果意外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时(指进入有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应进行紧急处理,并上报医院,必要时疫苗接种[6]。供应室护士应做好紧急应对心理,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标准预防知识培训,以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在清点回收器械、敷料时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防护服。
3结论
供应室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也较高,因此,供应室护士应做好相关防护对策,采取防护措施。医院也要为工作人员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防护教育培训,从而减小职业危害发生率,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在做好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防护措施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供应室护士的心理压力的应对。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让供应室的护士在积极工作的同时能有一个良好放松的心情。
参考文献:
[1]张宏利.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J].家庭护士,2008,6(1):71.
[2]郭海燕,张秀銮.消毒供应科职业危害及防护[J].护理研究,2006,20(2):458-459.
[3]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7-68.
[4]赖美玉,李晓玲,陈碧英等.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9,7(8):2134.
[5]郭海燕,张秀銮.消毒供应科职业危害及防护[J].护理研究,2006,20(2):458-459.
[6]肖秀丽,胡利典.手术室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9):1005-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