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旨在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小班化教学是理想的授课模式。然而,我们学校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普遍存在的、大运动量的反复操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中把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结合起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能更好地开发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学习集体,促进合作学习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以3—5人一组为宜。可以是班级的自然小组,也可以是按照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的小组,或是开放式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
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以英语课文预习为例,将编制词汇学习的练习作为相同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小组一定会出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词汇练习,将正误判断、问答练习、概括课文大意等作为不同任务分配给各小组,课堂交流中各小组则共同完成课文理解的任务。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经过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预习了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小教师的角色,每个小组在展现自己小组作业的同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里,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和评价。在专题性活动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有利于学习小组集体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提问,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重新整合思想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加思维的碰撞。在英语课堂上,笔者把组织课堂中小组活动的权力交给课代表和其他同学,结果发现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智慧,他们组织的活动更能吸引同学,他们的英语口语日渐流畅,提出的问题日渐表现出较成熟的思维能力,活动中他们争相表达、积极活跃。这样一来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更加巩固了句型,这种活动很受同学们欢迎。
二、促进探究学习的方法
探究,顾名思义是“求索知识,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即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质疑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能让人体验成功、足以引起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多种思考题,发展学生类比、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所学内容的表层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利用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索。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地多提出一些开放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思维能力的机会,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灵活性和精致性。
三、提倡“合作探究”
其一,学生可以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大胆质疑,把死的知识活化、隐性内容外显化,沟通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发挥知情互动、入境互动的作用。其二,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尊重他人、能与人平等协作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社会活动必备的品质。要尽量使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体验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存在价值,并认识到他人的存在价值。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生探索事物和理解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共同参与语言实践,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想网络。例如:英语教科书情景对话中的一些插图简明易懂,上课时,先让学生分组看图讨论,让他们猜猜图片里表达的意思,然后让他们用英语交谈,并分组到讲台表演。结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一幅图片,能编出多种对话。这样不仅培养他们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实践的能力,而且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推断力,进而体验到发现、创造的成就感。
探究心、求知欲与创造力紧密相连。广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持之以恒地探求科学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教学与学生的这种愿望相结合,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条件,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就能亲自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改造现实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新。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五中7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