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教师激励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1

关于加强高校教师激励的建议

谢华杨军良杨凯

谢华杨军良杨凯

〔摘要〕高校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导力量。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实现高校的总目标,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出发,对加强现今高校教师激励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议激励方法高校教师

1满足教师的一般性需要

教师的一般性需要包括相对的职业稳定的需要、退休后的保障需要、对改善工资待遇,物质生活、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合理需要。这些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应该尽可能地根据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有条件有限度地给予满足。

2不断创新大学文化,创造和培养大学的人文精神,给教师提供一个自主的外在激励软环境

高校教师在高校组织中独立性、自主性和工作的思维性较强,应加大内外开放的幅度和力度,强调更多的自律和责任感,强调柔性的约束,强调更有张力的工作安排,强调合作的自愿性和个人知识想象力的自动激励。给教师以尽可能大的学术自主、自治权,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大学必须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使广大教师个人的需要、兴趣、价值、尊严以及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尊重、使他们以创造知识和传承知识为己任,以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使校园中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以此激发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3做到公平、提倡竞争

公平性原则也是激励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了公平理论,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证明,不公平使人们心理产生紧张和不安的状态,对人们的行为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当某个人认为自己的待遇过低,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表现出不满情绪和消极行为。高校管理者在处理工作任务的分配、总结评比、工资调整、奖励和晋升等实际问题时,应做到公平合理,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是用主观的判断来看待是否公平的,他们不仅关注奖励的绝对值,还关注奖励的相对值。他们在比较中理解是否公平。竞争可创造一种优胜劣汰的环境,使工作者感到压力,激发人们去拼搏争优,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和能力水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管理者可引入竞争上岗、教师职务聘任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等竞争机制,使教师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从而激励其奋发进取,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效益和水平。

4让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制订激励方案

高校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效益和发展速度。因此,要鼓励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教学、科研、产业、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这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明确主人翁的责任。每位教师要把自己的具体工作和育人的责任联系起来,树立强烈的使命感。二是要保证主人翁的权利。学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广大教师充分享受民主的权利。三是维护主人翁的利益。当教师得到了他们应享受到的各种利益时,才会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

5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高校管理要重视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应该把使用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支持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学习。高校应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自学进修、脱产轮训以及出国深造等的培训提高。

6确定多样化,灵活的激励方案

教师间存在着需要的差异,有的人的物质需要会强烈些,而有些人更加注重精神的激励;有些人创新意识强,善于搞科研,科研取得的成果大于教学取得的成果。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建立包括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住房分配、医疗制度等的物质奖励机制,合理确定工资制度,奖励制度和评价制度;也要重视精神激励,建立教师专业技术晋升激励机制,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等。兼顾教学激励和科研激励,充分考虑个体间、部门间,学科间职称级别间的差异的全面、多样、灵活的激励机制。

作者单位:空军第一航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