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纯(黑龙江省龙煤矿山有限公司,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井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原因;治理对策
1会计信息失真表现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现为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
具体表现为:(1)成本费用核算失真。调节成本费用是调节利润的一种主要手段。例如:将不属于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费用等到成本项目;将不属于本期负担的材料费用等支出一次性全部列入本期成本费用等。(2)投资核算方面失真。对外投资财务监控不力,致使对外投资及收益水平未能真实体现。例如:在短期投资方面,购入不合理、出售财务处理不符合规定;在长期投资方面,企业购买股票或债券时不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价;投资损失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投资手续不符合规定等。(3)税金核算失真。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会计报表是国家税收部门征收税金的主要依据。许多单位受利润驱动,只强调自己的小集体利益,忘记国家利益,采用不正当的方法,虚增虚减利润。(4)会计报表失实。目前单位做假帐涉及的金额触目惊心,企业为达到某种利益设计制作多套内容不一的会计报表,据某报载——企业报4套报表,对财政报的是穷账,对银行报的是富账,报主管部门是应付账,对企业保存的才是真实账。(5)利润分配失真。表现核算内容不正确,期末余额不及时结转;利润分配顺序不正确;公积金提取金额不正确;亏损弥补不正确;分配的利润不真实等。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1为了业绩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扭亏、减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无不涉及会计数据。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关系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关系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直接触及厂长、经理的利益。为了在业绩考核中得高分,谋求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得到升迁,他们往往示意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
2.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缺乏资信的企业。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也经常对其会计信息进行粉饰。
2.3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配股)。在IPO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需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绩优股”现象,企业在改制时往往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在后续发行情况下,根据1999年之前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要符合配股条件,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01)每年必须在10%以上。因此,10%的净资产收益率已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1997年在755家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在10%至11%的高达211家,约占28%。1999年证监会修改了配股条件,其中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改为三年平均不低于100k,但每年应不低于6%。1998年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比比皆是,但低于6%的屈指可数。
2.4为减少纳税。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会计信息如果失真虚报利润,就会降低所得税,从而达到减税的目的。
2.5为了政绩。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经营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对厂长、经理而言,实现这项任务可能前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甚至下岗分流。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有可能粉饰会计信息导致其失真。此外,许多地方的市长、局长从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中挑选,为了表现其才能,体现业绩厂长、经理们就有粉饰会计信息的动机。不难发现,一些企业的负责人一旦被提拔为市长或局长,继任者往往不得不花费几年的时间来消化上任厂长、经理因粉饰而留下的沉重历史包袱。
具体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1)会计准则的偏差因素。首先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差或超前;其次,会计准则是否具有较长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如果是一种临时应急性措施,不用多长时间就会丧失作用。以上这些会计准则的偏差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可选择性。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准则还不成体系,某些方面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有待制定。也就是说法定会计政策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客观上需要不断创新会计惯例,但为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法定会计政策的相对稳定,法定会计政策必须有一定的弹性。虽然制度规定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计价方祛要保持一致,但不同企业界可以选取不同计价方祛。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势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如现行会计准则中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或有事项”等到更多的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也因此加大。(3)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一致性是导致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引起合法会计失真的深层原因。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以利益分配方案为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可能直接影响使用人利益,会计信息提供者因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单位负责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会计工作,在追求企业本身利益最大化驱动下,在合法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评价或其它目标的会计政策,造成会计信息偏离实际情况,特别是在重组和改制时出现的几率很大。
3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3.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讲,会计管理和会计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属于改革中的问题,有些是旧的体制向新的体制转变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只有通过加快改革,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在现代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是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前提。同时要明确企业作为法人实体拥有直接占有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国家(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3.2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内部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也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办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如账户体系、会计岗位责任、账务处理流程,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报表编制等,建立健全计量和计评制度、台账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财务、审计制度,并将内部会计核算办法与严格要求会计法制,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3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同是企业会计行为主体,一个属领导行为,一个属直接行为。出现的失真固然有许多外部客观因素,但不能忽略主体方面的原因,完善提高主体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一是树立依法经营管理的观念,就是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照章理财,不搞超界击球,也不擦边球。二是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公有制不健全,无序竞争,管理失范,很容易激起人员的浮躁、盲目,取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坚定的意志信念,不随波逐流,不趁火打劫,不搞“乱中取胜”。三是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知识经济的来临,对每一个经营者和会计人员都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现代科技知识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需要每一个经营者和会计师人员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规范知识和手段,缺少相应的知识和素养,同样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同样会影响企业经营决策质量和科学程序。
3.4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管理,强化会计监督。企业的监督包括多个方面,财政、审计、税收、银行、注册会计师都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监督不力,如何提高监督力度,提高监督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问题。
(1)审计监督不力。首先是内部审计监督不力,有的单位内部审计是督下不督上,使虚假的会计信息轻易地越过第-道的监督。其次是外部监督不力。由于存在着人情关系、对查出的问题常避重就轻,处罚不力,使虚假的会计信息能安然过关。(2)各种监督不-致。各个监督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无法拧成-股绳,缺乏-定的力度。(3)执法不严。对查出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以罚代法,对作假者失去了威慑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难以遏制。(4)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所以,加强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管理,强化会计监督,是改善会计失真的有效对策。
3.5尽快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规范稳定会计准则。新修改的《会计法》虽然已经颁布并实施,但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上基本没有规定,这就导致了在这-问题上无法可依。因此,通过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对该问题作出-个明确的规定不失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特别是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