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脑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

马继军

马继军(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23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脑血管支架治疗的45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治疗,45例患者中有42例手术成功,总有效率为93.33%,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结论脑血管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支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本文作者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治疗的45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的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治疗的45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在46-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4.2)岁。45例患者中,有脑血栓19例,脑梗死16例,TIA10例,均符合脑血管病学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所有患者共使用wallstent支架25例,PreciseSolitiare20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检查,术前3d开始服用尼莫地平和阿司匹林,术前8h禁水和禁食,集中鲁米那100mg;术前一周左右进行双抗。将Sedlenger法作为参照,选择右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置入鞘管,注入肝素2000U后造影,检查颈动脉的状况。确定病变血管后,用指导管指引钢丝进入病变血管,然后用导丝指引导管进入颈动脉的狭窄处,测量狭窄段的长度与直径,选择大小合适的球囊扩张,完毕后植入事先选择好的支架,完毕后需再次通过造影检测支架是否释放满意。

术后固定动脉鞘,并在术后6h以内拔除。术后3h后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钠,2次/d,连续注射3d,并每日口服300mg的肠溶性阿司匹林,服用4个月后剂量减至100mg/d,同时每日服用75mg氯吡格雷,3个月后进行9个月双抗。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功能锻炼、肢体按摩、语言康复锻炼以及生活能力锻炼等。

1.3判定标准[2]基本痊愈:神经功能评分大于90%,病残级别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评分在46%-89%之间,病残级别为1-2级;有效:神经功能评分在18%-45%之间;无效:神经功能评分小于18%。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手术结果45例患者中有42例手术成功,其中基本痊愈8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

2.2治疗前后神经缺损、ADL、FMA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缺损、ADL和FM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t=17.2734,18.0000,11.8823,P<0.05);

表1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2.3并发症

治疗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共为11.11%。其中3例使用wallstent支架、2例使用PreciseSolitiare支架,两种支架的并发症率无显著差异(x2=0.045,P>0.05)。5例并发症患者中,有栓子栓塞2例、血管痉挛2例以及1例窦性心动过缓。

3讨论

由于人体脑部血液主要是由颈内动脉供应,所以,一般认为导致脑缺血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狭窄。大量临床资料表明[3],脑血管狭窄程度高于70%的缺血性患者和狭窄高于50%的有血症患者尤其适合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支架植入术已成为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该种治疗方式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治疗时间短以及并发症低等优点,且能从根本上处理病灶,深受脑血管病患者的青睐。

本文结果结果显示,脑血管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庆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291-292.

[2]陈桂生,马斌武.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6):505-506.

[3]吴中学.脑血管疾病的支架应用展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