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新绛县供电公司山西新绛0431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经营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逐渐加大了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研究力度,人们能够系统、全面地分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能够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对策,保证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能够规避运营管理潜在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运营脱离企业实际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控制
当前,社会经济形态已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产品、品牌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第一资源。随着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和加速发展,电力企业都将作为市场主体站到竞争的起跑线上接受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人才密集、管理规范、员工忠诚度高、人员流动率低、劳动关系和谐、培训体系健全等特点,但电力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规范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风险,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化、细致化。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大致涉及制定规章制度、设计业务流程、具体日常管理三个环节,不同环节存在不同的风险,具体表现为:
1.1制度性风险
电力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规章制度过程中,对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认识不充分、不全面、不正确以及规章制度的修改不及时,导致存在制度性风险。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制定的人力资源规章制度与国家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保护员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冲突,导致电力企业面临因违反法律法规而承受行政处罚或劳动争议。如在规章制度中确定的最低待遇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员工的试用期超过规定,试用期不签合同,不购买社保、公积金,工资支付超过合同约定期限,要求员工提供担保或押金,员工超时加班等,这些规章制度都面临法律风险,一旦被员工投诉或劳监部门抽查,就面临行政处罚风险或劳动争议败诉风险。
1.2流程性风险
电力企业在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中,对相关流程不明晰、流程时效不明确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导致存在流程性风险。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与劳动法律法规冲突,业务时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导致业务流程的执行存在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而面临劳动争议败诉的风险。如新员工入职3个月后签合同、买社保公积金,员工辞职提前2个月通知,加班超过3个月不补休自动放弃,涉及员工工资、福利等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未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等。
1.3管理性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繁琐,每项管理行为的发生都产生相关的管理证据,任何疏漏都会导致管理风险。管理性风险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管理记录和管理证据不完整,不及时,保存不善,导致电力企业在发生劳动争议时面临的败诉风险。如合同签订不及时、条款不完善、签名时未具日期,加班记录不完整,工资发放无员工签名,未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对员工的违纪行为未形成书面的记录等。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不仅做到防范于未然,同时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经营建设提供确实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2.1制度性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制度性风险的存在原因和主要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2.1.1制度制定前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学习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及特殊员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充分理解各条款的内容,对禁止性、强制性规定、特殊性条款必须熟悉并掌握,对相关政策的历史沿革有所了解。
2.1.2制度制定过程中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与工会或职工充分沟通,特别是要做好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将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和规定及政策全面如实地向企业经营管理者汇报并提示可能存在风险,以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法律法规禁止性、强制性、特殊性条款的贯彻实施。
2.1.3制度的制定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制度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实际,又要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地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充分利用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提高用工的灵活性和主动性,降低人员成本,优化人才结构。比如:利用试用期规定避免用人风险,利用最低工资标准规定降低人工成本,利用无固定期合同签订规定留住人才,利用加班规定安排好员工加班,利用企业解除合同的规定掌握用人的主动权等。
2.1.4跟踪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
定期审查现有规章制度,及时更新修订现有规章制度。对涉及到员工工资、福利等权益性的政策法规及时评估影响,根据实际修订相关的管理制度。
2.2流程性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流程性风险的存在的原因和主要体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第一,在流程设计初期,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劳动政策法律法规有关时效和流程的规定,理清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所涉及的不同条款规定内容,特别是涉及员工权益的合同签订、变更、解除、工资计发、经济补偿、培训、休息休假等有关的流程及时效规定。
第二,在流程设计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政策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并在业务流程中体现。同时根据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设计相关的业务流程,明确核心业务流程,细化工作步骤,做到有制度、有流程,制度明确,流程清晰。
第三,明确业务流程参与主体及其责任。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必须有明确的参与主体,每个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主体明确,责任清晰。
第四,定期审查业务流程,不断根据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调整修订业务流程,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抓住核心业务,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3管理性风险的防范措施
管理性风险主要来自日常管理行为,风险的控制要从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实施。针对管理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一,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行为记录资料及主要内容,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形成的记录资料进行分类、建档。日常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形成的记录资料主要分为:规章制度类(包括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通过职工大会或工会审核的原始资料)、劳动关系类(包括人事工作档案、劳动合同文本、合同签订意向书、变更通知书、解除合同通知书、劳动合同签收表、公示表、员工花名册、岗位、职务调整文件等)、工资福利类(包括工资调整文件、绩效考核表、工资条签收表、工资发放表度、各类补贴津贴发放表、考勤记录等)、奖惩类(包括奖惩文件、处罚通知书及签收表等)、其他(包括保密协议、培训协议等)。
第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相关记录的形成、收集和归档,保存好相关资料。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管理行为,如合同签订、变更、解除,工资调整、岗位职务变动、奖惩、培训等必须做好记录并建立档案资料。
第三,建立健全员工工作档案制度,完善员工工作档案。工作档案与人事档案相关,但不完全相同。工作档案更注重员工工作期间与企业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之间形成的工作记录,既是员工工作表现的记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记录。完善员工工作档案,能有效地防范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的风险。
3总结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管理水平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反映了劳资关系,影响着企业和员工的切身利益。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各环节都存在着风险,如何认识和防范风险是每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有效地防范风险,有助于理顺劳资关系,有助于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波.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J].科技风.2012(20):37-38
[2]闫宏志向.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J].2013(28):58-59
[3]高华玲.关于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OL].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