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亚洲地区的军船出口及主要竞争对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3

法国在亚洲地区的军船出口及主要竞争对手

花爱勇林滨

花爱勇江苏科技大学

林滨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俄、法两国关于“西北风”两栖攻击舰的交易,终于以2011年5月两国总统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而尘埃落定。根据协议,两国将合作建造2艘该级舰,并保持增建2艘的可选项。这项交易不仅是北约国家第一次向俄罗斯出口军品,而且标志着俄罗斯“武器自给国”身份的转变。

一、法国军品的出口政策及在亚洲的军船出口状况

(一)法国军品出口政策

1950年代,美国联同英、法等国一起成立了“对共产主义国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意图全面封堵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出路。即使在“巴统”解散后的今天,“北约”依然是阻隔东西方的代名词。尽管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法国一向是美国坚定的盟友,然而在军品出口政策方面却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太理会美国的影响。多年来,法国一直视武器出口为维持本国技术研发和国防采购经费的主要来源。只要武器出口不给国防安全带来威胁,法国一般都愿意同别国展开军品贸易。2007年法国《装备出口振兴战略》提出包括成立总统领导的军品出口工作小组、军队广泛参与体制内的装备营销等措施,从政策层面上保证了扩大军品出口的可能。另外,法国还积极简化军贸控制流程,缩短出口申请的处理时间,极大地推动了军贸的发展。

(二)法国的军船工业概述

法国十分注重自主发展本国舰船研发和建造的能力,可建造各种所需的舰艇和装备。舰艇建造局(DCN)下辖的四大船厂(土伦海军船厂、瑟堡海军船厂、布雷斯特海军船厂和洛里昂海军船厂)承担了法国海军舰艇需求的绝大部分,该集团不仅是科研及生产管理部门,而且负责协同海军参谋部制定海军装备发展计划,同时也承担现役舰艇的维修和改装任务。在具体船型建造方面,潜艇生产主要由瑟堡海军船厂负责;航空母舰由布雷斯特海军船厂建造;驱护舰大多由洛里昂和布雷斯特船厂共同承建。2006年,泰利斯公司(Thales)和DCN公司宣布结成造船联盟(DCNS),合并后的公司造船实力大大增强,有望在未来称霸欧洲水面舰艇制造业。

(三)法国在亚洲地区的军船出口状况

法国拥有世界前列水平的舰船研发建造能力,其舰船装备不但可以满足本国的需求,同时具备较强的出口能力。一方面同其他欧美军船大国相比,法国的舰船装备价格相对适中,而且往往能够提供优厚的附加条件;另一方面,法国军船以常规潜艇及中小吨位护卫舰等国际军船市场上热门适销的产品为主,因而能取得良好成绩。而亚洲是法国军船进口最为活跃的地区。目前亚洲国家正掀起新一轮潜艇采购高潮。在未来十年里,除中国外,亚洲潜艇市场将吸收90多艘潜艇,总额超过500亿美元,进口潜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巴基斯坦:该国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印度从海上发起的进攻,其主要战略目标就是寻求与印度的军力持衡,同时维护本国海洋安全。近年来,巴基斯坦从法国进口了3艘“阿戈斯塔”90B型常规潜艇。第三艘“哈姆扎”号则根据许可证制度完全在本国船厂建造装配,且加装AIP系统,是当时南亚地区首艘AIP潜艇。法国不仅向巴方转让相关技术及数据,同时帮助培训近200名技术人员。巴方最终获准装配和测试该型潜艇,并在国内建立起生产能力。

印度:鉴于南亚次大陆不稳定的局势,以及一直以来拥有称霸印度洋的野心,印度一方面依靠从国外直接购买军船,同时大力发展本国舰船工业能力。2005年印度从法国进口了6艘“鲉鱼”级潜艇,价值达24亿欧元。马扎冈船厂同时获得所需的与艇体结构相关的技术。随着现役老旧潜艇的不断淘汰,获得相关建造技术对于潜艇能力严重短缺的印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新加坡:新加坡海军拥有包括水面舰艇、两栖舰艇、潜艇及作战飞机在内的“三维一体”作战能力,是东盟地区最具潜力的海上力量。随着当前马六甲海峡附近的海盗袭击日益猖獗,以及防止未来中国南海地区爆发的领海争端影响本国的港口及海运业务,新加坡海军不断通过外购和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其海军作战能力。2007~2009年间,新加坡装备了6艘法国“可畏”级护卫舰。该型护卫舰不仅功能全面,并且装备有先进作战系统更兼具隐身性能。该批首舰由法国设计建造,其余5艘在新加坡本土建造。这标志着新加坡在水面舰艇建造能力方面得到质的飞跃。

阿联酋:阿联酋地处阿拉伯半岛,扼守海湾地区至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拥有极佳的战略位置。近年来,面对中东一些国家的“穷兵黩武”,阿联酋也不甘示弱,一度将本国军事预算的一半以上用于军品购买。据SIPRI的统计,2001~2010年间,阿联酋从法国进口的军品占其进口总额的44.2%,对法国军品依赖程度较高。2003~2005年从法国先后进口了6艘“拜努纳”级轻护舰,该舰融入包括喷水推进及隐身设计等众多前沿技术,作战性能完善,可应对多种作战任务。2009年,法国在阿建立了一处军事基地,该基地不仅可以为法海军出入印度洋提供后勤保障,也可以为阿联酋应对伊朗核威胁提供保护。法国也希望两国能够进一步开展关于和平使用核能的军事合作。

二、亚洲地区加快军购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全球各地区海军中发展速度最快和规模最大的当数亚洲地区的各国海军。亚洲地区地域辽阔,经济发展迅速,同时民族宗教矛盾复杂,一直是世界军事热点地区。随着近年来美国在亚洲军事介入的不断升级,加之中国军力的迅速提升,亚洲各国深感不安,纷纷加大军事开支积极购置军船。

第一,军船贸易开展的如火如荼首先源于各国日益增强的购买力。东南亚地区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该地区的制造业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繁荣的对外商品贸易带来军备购买力的极大提升。作为世界军事火药桶的中东各国更是受益于国际油价的飙升而财大气粗。如今亚洲各国已不满足于购买发达国家退役的二手军船或舰载武备。

其次,军事制衡的需要。中国南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增加同中国争夺资源及领土主权的砝码,不惜花费重金大量采购军备。印度多年来一直视中国为潜在战略对手,限于国内资源及军事技术的差距,近年来不断通过军购以求得“心理安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军品进口国。2010年底印度更是抛出千亿军品订单,意图建立同欧美强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以全面制衡中国和巴基斯坦。

第三,增强自身实力的需要。在采取同军事大国合作的同时,中小国家也不甘心完全听命于大国的支配。为了应对诸大国对东南亚地区政治及军事的染指,各国纷纷寄希望于大力扩张军备,以便能够在政治上有力地施展“大国平衡术”,提高本地区在全球政治舞台和安全领域的地位。中东地区则因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极佳的战略位置,一直以来就是大国战略博弈的交汇点和利益所在。以往各国一般比较重视陆军和空军建设,如今随着海洋利益的不断凸显,加强海军力量势在必行。

第四,控制海上运输线的需要。东南亚及南亚地区是全球主要的海上贸易区,不仅联系着环太平洋国家及印度洋,而且毗连着包括马六甲海峡、巴拉巴克海峡在内的重要海上通道。南海地区作为扼守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而中东国家出于对油气资源海上贸易的极度依赖,维护航线的安全尤为重要。随着当前海盗等非传统海洋威胁愈演愈烈,各国有必要加强海军建设,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第五,亚洲地区未来安全形势的需要。尽管当前某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同中国的争执不断,但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该地区各国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局面,短期内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然而表面的平静并不代表实际军购的减弱。出于争夺资源的考虑,南海地区的某些国家必然会通过进口军船来增强海军实力。2011年6月同中国在南海发生“摩擦”的越南,近年来从国外进口包括潜艇在内的大批军船,意图强化其在南海地区的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南海地区的有效监控和既占岛屿海域的有效控制,以夺取该海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另外,亚洲一些国家已开始重视海军装备在国防工业中的重要性。然而限于薄弱的装备生产基础,仍需加强同舰船先进制造国的合作。如印度的“蓝天卫士”航母尽管号称“完全自主”建造,但从初始设计至最终定型,均可以看到外国军工的“影子”,其重要技术及关键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目前亚洲地区一些国家进口的潜艇大多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服役,预计潜艇的需求和更新需求将导致该地区常规潜艇的需求量大增。总体来看,亚洲地区的军船市场不会降温。

三、法国军船在亚洲市场面临的竞争

随着当前国际军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美国和俄罗斯自然拥有无可置疑的绝对影响力,另外欧洲内部如德国等老牌造船强国的竞争,以及中国、韩国等新兴造船大国的崛起,法国军船未来的出口必将充满挑战。

而亚洲地区一直是法国军品出口的主要市场。鉴于俄罗斯军品在亚洲地区稳固的地位以及受美国近来高调宣布重回亚洲的影响,法国在短期之内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竞争优势。但法国军船也不是完全没有与其对手竞争的机会,通过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良的性能,以及提供用户更多的优惠,法国军船依然有望在亚洲军船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一)俄罗斯

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大多曾是前苏联的盟国,在外交上比较倾向俄罗斯,对俄制武器装备也比较青睐。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5%的造船能力和80%的船舶设计和科研能力,凭借较强的舰船工业基础,可以建造几乎各种类型和级别的战斗舰艇及军辅船。俄罗斯在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同这些地区的多个国家有着良好的贸易关系。如今,俄罗斯也逐渐加强同中东地区的沙特和阿联酋的军事关系。尽管目前俄罗斯向沙特出口军船方面仍然没有作为,不过在陆战装备上,两国已展开大规模的贸易。俄罗斯与阿联酋的军船贸易仅限于1994年向阿方出口的2艘11770型“岩羚羊”高速气垫登陆艇。不过自2006年以来,两国已就军事技术合作问题签署了政府间协议,包括出口陆用装备及帮助阿联酋发展防空系统和空间研究。尽管目前俄罗斯军船在中东这个法国传统的军品市场上还未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凭借优惠的价格,将成为法国军船出口的劲敌。然而俄罗斯并不乐观的经济状况和复苏缓慢的舰船工业,使得该国船厂在建造军船时经常出现延期的问题。例如,印度于2006年向俄罗斯订造的3艘“塔尔瓦”级护卫舰,由于俄资金短缺而导致交付期限不断推迟。另外在为印度修建航母时的不断加价也导致了印度的不满。法国可以利用之前为在印度本土建造的6艘潜艇提供全方位支持之机与印度建立的军贸合作基础,同时满足其渴望拥有核潜艇的需求打入印度市场,同时辐射其周边市场。

(二)美国

美国尽管是全球最大的武器出口国,同时拥有全球最强实力的海军舰队,但在出口军船方面,更多的集中在舰载武器和电子系统方面,整舰出口数量非常少,出售给亚洲国家的几乎都是二手舰艇。不过美国出口的二手舰艇即使同许多国家设计的新型舰艇相比,在作战性能上仍然不落下风。1970年代美国海军“高低档舰艇相结合”的造舰政策中诞生的“佩里”级护卫舰,在建造初期追求的目标是“建造周期短,造价较低”。该舰功能全面,可承担防空、反潜、护航和水面打击等多种作战任务,深受进口国的好评。然而美国军船的设计理念及特点只适合本国的需要,加上造价也相对较高,令很多发展中国家望而却步。考虑到多数军船进口国购买力有限,法国往往采取租赁和购买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交易。例如,在向马来西亚出口2艘“鲉鱼”级潜艇时,便附带以租赁的方式向其提供了1艘“阿戈斯塔”70型潜艇作为训练艇,使马来西亚的潜艇发展走上新的台阶。美国在出口军品时大多出于政治考虑,军船的出口空间相对较窄,法国可以趁此机会寻找更多的突破口。

(三)德国

德国作为欧盟国家中舰船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舰船出口一直是该国舰船工业发展中的重点,其常规潜艇和MEKO系列护卫舰是德国军船的标志性产品。亚洲市场也是德国军船瞄准的重点。为了吸引客户,德国在出口军船时不仅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会附带转让相关技术及“打折”出售。例如1999年在向马来西亚出口6艘MEKO护卫舰的贸易中,德国就为在马本土建造的后4艘该级舰提供了技术支持。2006年以色列在向德国订购2艘“海豚”级潜艇时,获得33%的折扣,而此前于2000年接获的1艘该型潜艇更是获得半价的优惠。为了体现用户至上的理念,德国的潜艇可以让客户在多个方案间自由选择,最后定制最接近要求的配置,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德国专门用于出口的采用模块化建造的214型潜艇,采用了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AIP),而且按照艇用设施和作战性能的不同,设计了20余款改进型,可以满足购买力较弱的国家的需求。凭借多种适销的产品及相对低廉的价格和优厚的附加条件,德国势必会成为法国在亚洲地区的强劲竞争对手。

四、结语

法国军船功能完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同时价格也令进口国满意。当前,护卫舰、常规潜艇依然是国际军船市场上的热门产品,法国在这些舰种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过在过去几年全球军船采购的一轮热潮过后,各国正在重新评估、规划未来的军船采购方案,这将可能使未来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调整。未来法国可能利用亚洲各国为了应对中印两国不断崛起的军力及资源争夺而迫切需要军购的心态,推销本国的诸如“鲉鱼”级潜艇等热销产品,同时实行一定程度的技术转让及优惠条件,在稳定中东国家既有市场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