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权1王良2黄秀深2罗雄2
(1成都市成华区府青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402-02
【摘要】平胃散中的散有三层意义:除了有煮散之意,还有散阻除邪之意,更有脾胃散输水津之意,称胃散。临床上只要抓住平胃散散中焦之湿阻特点随症加减,可获良效。此讨论对临床准确运用平胃散提供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对以散命名的古方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对新方和中成药的命名提供一种新的深渊思考。
【关键词】平胃散散藿香正气水
方剂中的散是指散剂,即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如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者,称为煮散,[1]如平胃散。平胃散出自周应所著《简要济众方》卷5,主治胃气不和。本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制成粗末,以生姜、大枣为引,水煎。但本人运用平胃散临床体会认为,平胃散中的散除了有煮散之意外,还有其他深刻意义,具体如下讨论。此讨论对临床准确运用平胃散提供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对以散命名的古方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对新方和中成药的命名提供一种新的深渊思考。
1理论研究
脾主运化水液,为津液代谢之枢纽,为散输水津之本(清·石芾南《医原·百病提纲论》)。湿与脾关系密切,湿邪最易伤中焦脾胃,脾虚生湿,湿盛伤脾;湿为阴邪,若饮食失常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寒湿中阻,气机失常,水湿为之不化而聚,水谷为之不消而滞,遂形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之湿、滞之证,而平胃散为化湿之首方,最为适宜。[2]
平胃散组方简炼、寓意明确,为历代医家所常用的古代名方。有燥湿运脾,行气导滞,散中焦之湿阻的功效,用于湿邪困阻脾胃,阻遏气机,散输水津失调所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口干口渴、肢体困重、倦怠嗜卧、大便溏薄、舌苔厚腻等。
平胃散药性从辛温、从苦燥,辛温可宣散运脾,苦燥可祛湿除满。苍术苦温辛烈,有运脾燥湿安胃之功,为君药,能升阳散郁,燥湿而宣化痰饮。凡湿困脾阳者,非苍术芳香辛烈而不能开泄,痰饮弥满亦非此而不化;厚朴味苦辛温,气香,有化湿导滞之效,用于湿困脾胃,食积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胁腹疼痛,为降气宽肠之药;苍术、厚朴合用,苍术性燥为君,厚朴行气为臣,协同相助化湿浊健脾胃,开脾气、降胃气相得益彰,有化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陈皮味辛性温,利气行痰,能消谷气,开胸膈痞满为佐药;陈皮、厚朴芳香化浊,醒脾开胃行气,而湿滞多导致气滞,气行有助于湿化滞消;使以甘草甘温助脾及调和药性;生姜辛温,温中祛湿和胃,与大枣合用,辛温益脾胃之元气。[2]本方以苦能泻实满,辛能散湿满之功,散中焦之湿阻,宣行被遏之气机,起到“结者散之”之效,湿得以泄越,脾胃亦因而调达,恢复散输水津之功,达到“邪去正安”。
可见,平胃散中的散有三层意义:除了有煮散之意;还有散阻除邪之意,散者,散也(元·王海藏《汤液本草·东垣用药心法》);更有脾胃散输水津之意,称胃散。即平胃散以散中焦之湿阻为其主要作用,使脾胃散输水津之功恢复平常。
2临床体现
平胃散临床运用非常广泛[3,4,5,6],临床上只要抓住平胃散散中焦之湿阻特点随症加减,可获良效。这里以笔者运用平胃散的临床病案为例:
病案一、郭某,男,47岁,半盲人,四川成都人,从事盲人保健按摩,双手心出汗多年,影响按摩工作,多年到处寻医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11月,在成都市残联职业培训中心进修盲人按摩中级班时,找我诊治。双手心出汗,在成都残联上课后更加严重,咽喉有痰,不易咳出,痰有咸味,没有其他疾病,舌质暗淡,舌苔厚腻白微黄,脉沉细。此乃三焦湿阻,以中焦为重,气机不疏,津液不正常输布所致;治宜三焦分消,燥湿健脾,行气导滞。方用平胃散和三仁汤加减。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5g、炙甘草10g、枳实15g、白蔻仁15(打碎)g、党参30g、白术10g、杏仁10g、苏梗15g、茯苓15g、薏仁30g、法半夏15g(打碎)、苏叶10g、黄芩10g。3剂水煎口服。一周后,打电话告知我,病愈。至今没有复发。
按:脾灌四旁(《素问·玉机真脏论》),以及脾主四肢,此病人双手心出汗主要因湿阻中焦,气机不疏,灌四旁失调,津液不正常输布所致,所以用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导滞,散中焦之湿阻,气机舒畅,以灌四旁,津液输布正常,不专治汗,汗自愈。
病案二、张某,女,40岁,半盲人,四川成都人,从事盲人保健按摩,感冒咳嗽,一个月左右,多处寻医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11月,在成都市残联职业培训中心进修盲人按摩中级班时,找我诊治。干咳,咽部发痒就咳,微恶寒不发热,咽干,喝水不多,出盗汗,刚月经结束,舌苔厚腻白微黄,舌下大络瘀血明显。此乃风邪犯肺,中焦湿阻,气机不疏,肺气失宣所致;治宜疏风止咳,燥湿健脾,行气导滞,宣利肺气。方用平胃散和止嗽散加减。苍术15g、厚朴15g、陈皮15g、炙甘草6g、茯苓15g、藿香10g、佩兰10g、党参30g、当归15g、川芎15g、荆芥10g、防风10g、杏仁15g、桔梗15g、紫菀30g、炙百部15g、批把叶10g、黄芩15g。3剂水煎口服。结果吃完1剂就病愈。我告之可停服剩下的2剂。
按: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此病人干咳咽干,乃中焦湿阻,气机不疏,散输于肺失调,肺气失宣所致。所以用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导滞,散中焦之湿阻,气机舒畅,以上输于肺,肺气得宣得润,疗效快速明显。
3结语
平胃散中的散有三层意义:除了有煮散之意,还有散阻除邪之意,更有脾胃散输水津之意,称胃散。临床上只要抓住平胃散散中焦之湿阻特点随症加减,可获良效。同时,以散命名的其他方药如藿香正气散、银翘散、逍遥散等,也有类似意义,对于众所周知的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若命名为藿香正气散水,也许意义更深渊,具体怎样,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
[2]和丽京.陈洪绪运用平胃散的经验[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8,(8):60.
[3]胡珂,纪云西,符小聪,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辩治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5,36(268):43-45.
[4]郭杰,王玉萍.平胃散临床新用三则[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8):564.
[5]赵建民,赵春峰.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应用举隅[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9(6):58.
[6]王宜健.平胃散临床应用体会[J].现代中医药,2009,2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