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安宁疗护的临床意义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安宁疗护的临床意义探讨

贾瑞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将安宁疗护应用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安宁疗护,对比两组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另外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比较干预组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均降低(P<0.05),而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安宁疗护应用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安宁疗护;恶性肿瘤;护理

恶性肿瘤具有细胞分化增殖异常、浸润性转移性强和生长不受控制的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随着近年来社会人文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进步,如何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安宁疗护作为一种人文主义的护理手段开始应用,并受到了临床的推广,本次的研究中主要以我院收治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为例,探讨安宁疗护应用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恶性肿瘤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32-80岁,平均(52.3±4.5)岁,其中胃癌15例、肺癌12、肝癌10例、卵巢癌4例、宫颈癌4例、其他2例。干预组(47例)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31-80岁,平均(53.0±5.0)岁,其中胃癌16例、肺癌11、肝癌9例、卵巢癌5例、宫颈癌4例、其他2例。两组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恶性肿瘤的常规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患者的营养支持和用药,对患者予以常规的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安宁疗护,由患者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社工及志愿者共同组安宁疗护小组,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安宁疗护,内容如下:

(1)心理支持:在与患者沟通交谈过程中保持和蔼耐心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深入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负面情绪来源,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使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引导患者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并通过语言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2)死亡教育: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其面对死亡的态度,通过一对一的讲解,让患者与家属理解死亡的意义,并组织患者及家属一起观看死亡教育视频与死亡书籍,使患者以真确的态度面对自我之死,家属以辨证的观念看待亲人的离世,改善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恐惧、悲伤、焦虑等情绪。

(3)癌痛护理:对患者进行疼痛筛查,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强度、诱发因素,并将评估结果报告给医生,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合理的使用止痛药物,同时护理人员配合有效的心理暗示干预、注意力转移干预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

(4)癌因性疲乏预防护理:为患者讲癌因性疲乏的相关知识及发生原因,指导患者通过冥想、与他人沟通、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训练,并练习正念呼吸,即处于安静的状态下时感受空气随着呼吸的流动,以达到缓解疲劳、改善患者精神状态的作用。

(5)家庭及社会支持:叮嘱患者家属多对患者进行支持和鼓励,并联系社会及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表演节目、绘画、制作手工等方式对患者实施行为治疗。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愿望,并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帮助下满足患者的愿望,减少患者的遗憾。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另外比较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

1.4评价方法

癌因性疲乏诊断标准参照《癌因性疲乏》[2]: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或失眠、疲劳、情绪低落、活动困难、短期记忆力减退、疲乏症状持续数小时不能缓解,同时出现以上症状≥5个且反复出现,时间持续≥2周。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评分范围31-254.5分,分数越高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差。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工具为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有3例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6.38%,对照组中发生癌因性疲乏的有13例,其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27.66%,干预组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532,P=0.006)。

2.2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QLQ-C30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QLQ-C30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而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两组的生存质量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3讨论

恶性肿瘤不仅为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躯体性障碍,长期的治疗还为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负面情绪,特别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因疾病症状以及对面对死亡的恐惧,均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使其生命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是现代临床护理学关注的重点。

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干预组的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QLQ-C30量表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安宁疗护应用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对于预防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著的作用。安宁疗护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护理模式,是指由护理人员或医疗健康的照顾人员及志愿者为终末期疾病的患者提供全面位的照护手段,在减轻患者身体疼痛的同时,更注重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从而提高的生存质量,使其平静而有尊严完走完人生最后的阶段[3]。将安宁疗护应用在恶性肿瘤患者中,首先成立安宁疗护小组,确保安宁疗护的有效实施。通过心理支持、死亡教育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和家属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死亡。通过癌痛护理和癌因性疲乏护理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改善患者精神和机体状态,预防癌因性疲乏的发生。通过家庭及社会支持弥补患者的人生遗憾。因此通过实施安宁疗护可有效的预防癌因性疲乏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存质量[4]。

综上所述,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安宁疗护,对于降低癌因性疲乏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楠,李峥,康晓凤.心力衰竭患者安宁疗护的概念演变及临床意义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7,38(18):51-54.

[2]米登海.癌因性疲乏[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

[3]国仁秀,陆宇晗.1例胰腺癌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6):672-674.

[4]王华萍,潘丹红,朱华杰,等.安宁疗护中老年终末期患者心理状况特征分析与心理干预效果[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3):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