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专计算机基础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谈职专计算机基础教学

郭宇波

郭宇波/河南省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程也是迅速推进,使职专的计算机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去组织教学,又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此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职专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教学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职专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学习其它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先导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职专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计算机基础教材不适应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对于理论学习本身就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理论学的多了反而会影响他们对技能掌握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以一个个知识点的方式组织,知识点之间比较零散,缺少逻辑的必然联系,这在教学过程中造成学起来简单,用起来不能灵活使用,缺乏与实际工作过程的联系。知识点内容比较多,比较杂,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现在就业缺的不是学历,是技能。这会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时间紧,没有针对性,课本知识与专业知识不相匹配,导致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其次,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互动不够。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这样下去学生就会形成惰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再次,学生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但兴趣点往往不在课堂内容上。学生一开始对计算机课都很感兴趣,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往往会产生学生开小差,在电脑中搜索消遣的程序或游戏。最后,学生差异导致教学进度难以把握。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会导致学习中出现有的学生任务完成了没事做,并易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会做的学生停滞不前,等待教师辅导,从而影响总体学习任务的完成。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

首先,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基于经验、回归生活、引导行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多环节教学”,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同步提升。其二,构建学习小组,通过“兵教兵”的活动,做到齐头并进。开展小组学习时,先选好各组的带头兵,并合理安排好小组成员,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确保带头兵掌握,然后由各组内进行互助学习,小组内及小组间进行互相评价,课后教师通过带头兵的小结了解教学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学生接收能力的差异性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一个教师来不及辅导全班同学的矛盾,达到了教学进度齐步走的效果。其三,进行集体备课,开展“五课教研”,促进整个教学队伍水平的提升。集体备课的开展有三个过程,①由个体备课(即初备课);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环节中做到“有备而来,集思而去”;③再指定执笔人完成教学方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要做到:做到“三定四研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研究标准、教材、学生、教法;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集体备课应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听、说、上、评”课活动,通过同上一节课,同题异上等活动,探索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进行多元评价,建立以“应用考核”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师在进行考核与评价时,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让学生通过各级各类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竞赛,一方面展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致;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灵活合理运用“任务驱动”,统筹安排教学过程

首先,结合中专生的情况,设计任务。我们都知道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在生活娱乐、网络游戏时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其求知的兴趣。比如:你在上QQ时,反复输入密码有错误,该怎么办?当你想建一个博客交友时怎么做?是否意识到自已的信息安全已有问题?等等。而后把教材中的每章分别设计成不同的主任务,再将主任务分若干小任务,每一节由若干小任务组成。这样不同的知识点分别设计在相应的任务中。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如果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活动很感兴趣,那么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自觉提高。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完成任务的快慢不同。因此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程序(即提出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最后,根据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问题提出后,就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通过老师讲授。每一个任务分析后,自已去实践完成,当场巩固。任务做完,再进行下一个部分的延伸。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同时把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地强化。

总而言之,要丰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就要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搭建一个知识平台,利用计算机工具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