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心力衰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1

浅谈老年人心力衰竭

程青兰

程青兰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中心卫生院(武汉430413)

[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5-81-01

老年人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较常见的疾病,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老年人心力衰竭69例,现将一些特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9例中男50例,女19例。年龄60-85岁,平均67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2例,高血压心脏病14例,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脏病2例。心功能按NYHA标准评定,其中IV级35例,III级19例,II级15例。全心衰竭40例,左心衰竭15例,右心衰竭14例。

2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2.1症状不典型者多见。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且多有并发症,故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但少数老年人心力衰竭亦可在白天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右心衰竭时,最早体征往往是下肢水肿,而长期卧床和衰弱的老年人首先出现腰骶部、上臂和手部水肿而非下肢。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是气短,劳力性呼吸困难,但在部分老年人心力衰竭中上述症状并不典型,而表现为不适、胸痛、极度疲倦、懒言、不愿行走。右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胃肠淤血,可导致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及上腹胀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甚至误诊为急腹症,亦应注意与心脏用药(洋地黄、乙胺碘酮等)引起的副作用鉴别。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降低,脑血管灌注不足或脑循环淤血缺氧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烦燥不安、失眠、焦虑、幻觉、谵语、定向力障碍甚至偏瘫。老年人心力衰竭,慢性肾脏淤血可引起肾功能减退,卧位时肾血流量相对增加及皮下水肿液的吸收,使夜间尿量多于白天,并有尿比重增高,可含少量蛋白,透明或颗粒管型,尿素氮轻度增高,经有效抗心力衰竭治疗后上述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可减轻或恢复正常。

2.2易并发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易并发肺部、泌尿或消化系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老年人多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加之心力衰竭、肺淤血,更易发生肺部感染。若心力衰竭与肺部感染同时存在,往往仅想到肺部感染的诊断。

2.3易并发心律失常。本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1%,以室早、短阵室速、房颤、房早多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包括心脏基础疾病、血流动力学异常、代谢紊乱、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在纠正上述诱发因素,改善心功能后心律失常可消失或减轻。但对高危患者、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症状者应积极治疗。

2.4常有心外器官功能损害。老年人各系统器官退行性改变,心力衰竭时常导致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肝功能障碍等。

3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

积极有效地避免诱发因素如急性感染、过劳、情绪激动、过量输液等预防心衰发生,控制病因,心衰时应用有效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用药时要注意老年人生理特征。

3.1洋地黄制剂: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口服常规剂量的地高辛血浆半衰期延长,故老年人地高辛一般每天只需0.125mg或更少,应注意洋地黄中毒。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几种药物,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3.2血管扩张药:老年人多有脑动脉、肾动脉粥样硬化,应用血管扩张药应监测血压,开始剂量宜小,以免血压骤降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3.3利尿药: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血容量减少,过度利尿可导致低血钾,血容量突然减少致血液浓缩发生血栓、体位性低血压、心肌梗死等不良后果。

3.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老年人心力衰竭应选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监测血压,以免血压过低影响重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监测肾功能、血钾水平,掌握适应症,防止肾功能进一步减退,避免发生高血钾。

3.5β-受体阻滞药:老年人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功能障碍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适量维持。定期检查心电图,注意有无心脏传导阻滞,心率减慢。合并喘息性支气管炎、重度肺气肿应慎用或不用β-受体阻滞药。

3.6镇静药:为消除患者精神紧张、恐惧、忧虑等可给予小剂量安定类制剂,但禁用巴比妥类,以免发生定向及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