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芳邱玉霞刘庆佩(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4540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253-02
【关键词】血站管理原辅材料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核算
1血站进行材料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1.1原辅材料管理血站的原辅材料主要是指血站在采集、制备、检验、供应血液过程中所耗费的检验试剂、采血器材等各种试剂和卫生材料等,这些原辅材料质量的好坏和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血液的质量和成本。因此,血站要想保证血液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原辅材料的管理。
1.2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八条规定:“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性组织。”《献血法》虽明确规定了血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但血站为了向社会提供采供血服务,在采集、检测、制备、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存在着物质消耗材料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并且随着消耗的发生和及时补偿,采供血服务才能得以正常进行,所以血站进行成本核算是必要性的。
1.2.1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2.1.1按价值规律的作用,血站要进行成本核算。血站既有大量的经济活动,也有它自身的社会效益。血站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设备都是按商品交换的价值付款的,而血站供给用血单位的血液也是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费的。
1.2.1.2实行血站的成本核算是血站经济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成本核算是一种代表资源合理配置管理方法,对资源的利用、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的评价。血站应坚持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用最低的成本向用血者提供最安全的产品,向献血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1.2.2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
1.2.2.1通过各部门的成本核算,可以对各责任部门各环节进行绩效评价,还可以建立各种管理经营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找出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的途径,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为管理者提供充分的决策信息。
1.2.2.2加强成本管理,可以使业务技术人员建立“费用观念”,自觉在工作中减少消耗,使管理者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调整各种资金的占用比例。
1.2.2.3通过经济管理降低劳动的消耗,提高服务质量,力争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血站的健康发展。
2当前血站成本管理难以实施的原因分析
2.1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薄弱环节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是工程现代会计的两大体系。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事业单位一般为非营利性,其会计制度中缺乏完整、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成本核算类会计科目设置简单,不利于成本核算企业的成本核算会计科目主要有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核算内容多样,方法灵活,与之相比较,血站作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主要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等,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
2.1.2事业单位会计对固定资产不计折旧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会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按照一定的方式分摊到产品成本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但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直接列为购置期的支出,没有进行折旧核算。因此,其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成本中无法准确体现固定资产的耗费。
2.2成本管理的基础薄弱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利于血站的成本核算,加之血站的非营利性,长期以来,血站在管理上注重业务量增加和收入指标上升,而轻视费用的消耗和材料的浪费,成本管理的意识与基础薄弱。
3强化血站成本管理的基本措施和工作对策
3.1确定有效的成本责任中心血站成本责任中心的设计应该根据血液的产生过程,以科室为核算单位,设立科室明细账,归集各科室的费用,从而在血站形成逐级控制,层层负责的成本中心体系。通过对各科室所形成的成本信息进行归类、分析、比较。
3.2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采供血材料类别的划分关系到材料成本费用归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血站采供血材料可根据材料性质与用途划分为六大类:检测试剂,关键耗材,低值易耗品,一次性用品,无偿献血用品,办公用品。其中低值易耗品又可细分为医疗器械用品,被服品等;无偿献血用品又可细分为宣传品,纪念品等。
为了保证仓库所提供的采供血材料采购以及使用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所有材料的购买与使用都必须通过仓库的管理。材料在验收后,不论款项是否已支付都必须办理入库手续。
3.3规范血站血液内部成本核算流程血液成本核算是指对各部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归集后,将不同部门的费用通过一定的方式分别分配到不同的血液品种中,形成各血液品种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4运用激励机制,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要使成本控制真正的发挥效益,还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血液成本控制涉及到与采供血有关的所有部门以及人员,需要扎实的管理基础和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逐步把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科室、班组成员,对各科室、班组成员实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