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庞建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庞建勇

庞建勇

庞建勇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新大纲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如何根据新大纲要求,加快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目前高中生物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众多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在努力的进行课改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和困难,影响着新课程的推广。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课程改革

1新课程的变化

教材变了,版本多了,内容更丰富了,版面更活泼了,与实际的距离更近了。虽然教材的选择权不完全在各中学和相关授课教师,但毕竟有多个版本同时推出,至少给一线教师多提供了几本优质的教学参考书,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标精神和探讨教法提供了权威性指导;同时,部分教材所设置的练习形式有所改变,更富有探究性和针对性等。教学方式有所改变,教师的探究意识和尝试变革教学方法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更加开放了,学生实验等活动时间增加了,教学活动变得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了。授课时间和评价方法有所改变。许多原来只是高二才开始开设生物课的学校提前在高一开始开设,多数学校建立了涉及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分认定制度。生物学学科教学地位有所提高;教师的学习和合作探究意识加强了。新课程引发了新一轮高考改革。

2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实验阶段值得改进的问题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得到全面兑现。例如,从总体上看,与旧课程相比,知识本位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大班教学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以本代纲”的现象依然存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同虚设;过程评价可有可无;教师的负担有所加重;部分学校生物课的相对地位变化不大,其课时仍少于物理和化学等学科。更突出的是,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依然如故。学生自主选课等方面的改革仍然像以前的会考等改革活动一样面临“走过场”的尴尬境地,他们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等等。

3产生问题的原因

3.1新课程虽然为学生留出了许多探究空间,而教学中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课时用于加强应试训练。探究性要求课堂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要求更加注重能力和方法的探讨。可现实是,教材仍然是应试的纲要,受课时少而内容多的限制,教师们大多难以去主动适应教材的开放性与生成性,而坚定地认为“严格遵循教材和配套的教参设计教学是最保险之举”。

3.2选择性、全体性和课业负担。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取决于高考方案,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不会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发生根本性改变。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鼓励他们都怀揣着希望,愉快进步。但进入理想的高校或专业深造的愿望与个人在高考中的实际表现之矛盾总是存在的。而这是高考的选拔性与应试者实际水平之间有差别之事实所决定的。高考改革的“三有利于”原则中没有直接提出“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之要求,但减轻由少数学科带来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却是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多年来,有关减负的呼声始终没有停止,可结果总是“越减越负”、“负负得正”。其原因是对负担缺乏具体而切合实际的分析和采取有效的对策。

3.3学科不平衡问题。许多生物教师深切感受到了课时的严重不足。到底是教学内容多了,还是课时少了呢?原因是教师心里无底,对模糊的课程标准和未来严格的高考要求难以把握,只好不断补充教学内容,惟恐有疏漏。在探究活动不放松,知识教学仍按旧课程讲授的情况下,所需教学时数大大增加是必然的,而不同学科因学校领导心目中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的影响,学科课时在分配上出现新的不均衡,也就不足为怪。

3.4影响课改的因素。由于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加以落实,似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但稍做分析也会发现,它明显存在片面性,因为其需要前提条件。促成教师一心一意开展课改理想的环境因素之一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课改要求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中学教师进行课改所遭遇的压力不仅是来自课改本身,更是来自应试。事实上,课改推进的状况在升学率提高面前只能是次要的,这就是基本国情。对此,在进行课改决策和采取相关行动时都是不可忽视的。

4面向未来,全方面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

许多影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因素,在旧课程体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只有改革旧课程才是教育发展的出路。坚定走课改的道路是振兴教育,适应国际潮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唯一选择。因此,作为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对课改方向要坚信不移,对课改过程要探索不已。通过课改,激发自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新课改一起成长。细化课标要求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是做到有效落实的前提。因此,细化课改要求,是课程设计专家和广大实践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课标能有效地克服以往教纲的弹性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是新课程具有的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其实,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也是值得讨论的。一是课标是否比教纲更具有更大弹性呢?二是弹性是否越大越好?通过“细胞的分子组成”内容与大纲相关内容的比较可知:从知识要求方面看,课标的要求稍具体,弹性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从活动方面看,由于课标用了“活动建议”之说,弹性有所增强,活动的方法、取材和形式等可做变化。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广大教师要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使在新课改真正的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名县第三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