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兴平小学7309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从小养成运用计算来解决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关键,更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智力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运算能力的基本特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会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应该引入数学游戏和用童话故事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爱算、巧算和会算。在高年级的运算中要注意计算的层次性。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不同类别的运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运算的认识和掌握也必须是逐步有序、有层次的,不掌握整数的计算,就不可能掌握小数的计算;不掌握整式的计算,也就不可能掌握方程的计算;不掌握有限运算,就不可能掌握无限计算。对于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计算的准确性——基本要求;2.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较高要求;3.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高标准要求。在思想上一定要充分认识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性,把运算技能上升到能力的层次上,把运算的技巧与发展思维融合在一起,注重平时计算习惯的养成。同时还要注意运算能力的综合性。运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着。因而提高运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不断引导、逐渐积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3.知识转换法。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这种方法就是“知识转换法”。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加强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每节数学课之前进行5分钟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这样坚持不懈,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会很明显的。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通过验算,让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当然,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四、练习题的设计要恰到好处
1.新授之前扫障碍,抓住难点反复练,做到练习形式多样化。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节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2.举一反三,提高实效。每讲完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应先集中练习新学内容,再练习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题目,最后把新旧知识串起来练习。
3.练习题的设计要精心到位。练习的选题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对比,切忌遗漏知识点,要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