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现状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我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现状浅析

丁建文

丁建文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中图分类号:G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00-01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选取2000—2010年查询相关论文获取样本来分析归类的出当前我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媒介生态学;现状;分析

一、我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媒介生态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裘正义发表了《论媒介生态》一文。可能是国内较旱的一篇媒介生态研究的论文。但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媒介生态研究并没有引起关注,鲜有成就出现。只有吕新雨、刘燕南分别发表了关于台湾传媒生态研究约论文。2000年以后,媒介生态研究逐渐开展起来。同时国内还出版了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专著,比如支庭荣的《大众传播生态学》一书。讨论了大众传播生态学的知识基础、媒介化与拟态环境、大众传播技术与组织生态、大众传播内容与形式生态及大众传播交往与行动生态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媒介生态学的著作;此外邵培仁的《媒介生态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媒介生态思想,试图建立起媒介生态体系。该书对媒介生态种群、集群、系统和信息生态、符号生态、受众生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此外徐国源、谷鹏的《当代传媒生态学》探讨了传媒与社会、政治、文化等生态系统的关系,应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来重新审视传播媒介,探讨传播过程中个人、群体、媒介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等诸多关系。从而找到具有较强解释功能的传播生态规律。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旨在梳理我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和现在研究现状,给读者展现一个较系统的、较清晰的媒介生态学状况。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选取2000-2010年间“媒介”关键词下,查询关键词为“生态”获得文献资料63篇,筛选后获得论文50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动态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共获得的篇论文中,笔者经过阅读、分析把它归类为以下六类研究方向:

(1)对媒介生态学理论体系建构和发展前景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是学术界知名学者经行的宏观上的理论研究和探讨,相对较少,而且出现频率较低。在获得的论文中只有6篇,比如2003年崔保国发表在《传媒观察》的《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邵培仁在2008年先后发表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上的《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等,崔保国的《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一文中认为,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范围集中在研究种类、系统结构、功能、行为以及媒介与人、媒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应用媒介生态理论研究媒介中微观问题。

此类研究主要是应用媒介生态学理论对具体某一类媒介、媒介栏目或相关媒介现象经行的研究,此类研究占论文比例很大共有20篇,这里只举几例不一一列举,比如2009年张建发表在《新闻界》上的《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电视公益节目与和谐传播》、2010年于燕云发表在《新闻世界》上的《浅析山东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张建在《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电视公益节目与和谐传播》一文中以媒介生态学的视野提出电视公益节目的和谐传播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受到受众生态环境、政策生态环境、行业生态环境与媒介内部生态环境的影响。

(3)对媒介的生存和发展层面的宏观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通过对媒介生态环境的考察研究来制定出媒介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媒介生存的规律。此类文章共有8篇,比如2001年邵培仁发表在《新闻界》的《传播生态规律和媒介生存策略》、2003年樊昌志发表的《媒介生态位与媒介生机》等,其中邵培仁在文章中就应用传播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传播过程中个人、群体、媒介和其它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协同的诸种生态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传播生态五大规律:传播生态位规律、传播食物链规律、传播生物钟规律、传播最小量规律和传播适度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媒体在狠练内功的同时减少外在干预和特殊保护,迫使媒介尽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4)对媒介生态危机的研究。

此类媒介生态危机研究主要涉及信息侵略、信息过剩、信息污染、信息匮乏等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信息传播失衡状态的各种表现。此类文章共有5篇,比如2007年刘敏发表的《电视“染指”学术讲坛类电视节目的传播生态学思考》和2007年颜春龙德《媒介生态失衡的调适与重建》等。比如2006年蔡菁发表在《图书与情报》的《网络媒体生态危机的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就从生态学的角度对网络媒体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并指出构建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体生态系统结构,包括内生态和外生态系统两级层次。并在此基础上,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出发寻求网络媒体生态危机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打造绿色网络媒体,营造健康网络生态空间的目的。

(5)对媒介生态学历史的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针对媒介生态理论发展历程和相关历史特别是对西方相关理论的研究。共有5篇相关论文,比如2008年邵培仁发表在浙江大学学报上的《理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2010年李晓云发表在《世界文学评论》的《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生态学研究》等,其中邵培仁在论文中在为媒介生态学正名之后就详细介绍了北美媒介生态学的学术景观,在多伦多学派从时空偏移到场所拟剧中就介绍了伊尼斯的媒介时空论、麦克卢汉的媒介人体论、戈夫曼的媒介场所论。

(6)其它研究。

这类研究所占比例很少,而且出现频率偶然,总体可以归结为应用媒介生态学理论研究媒介受众,比如2008年方玲玲发表在《当代传播》上的《传播生态学视野下得受众层次解读》和2010年马婧发表在新闻世界的《从媒介生态学角度看网络受众的双重身份》;还有对媒介生态学和社会宏观方面的研究,比如2008年郑瑜发表在《当代传播》的《媒介生态与科学发展》,2009年牟东生发表在吉林大学学报上的《舆论监督生态论》;最后是对中西方媒介生态差异的研究,比如2005年杨婷婷发表在《新闻界》上的《论中西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差异》。

四、结论

国内媒介生态学注重强调媒介与媒介环境构成的一个传播生态系统,研究的目的在于用生态系统的视角和方法来探讨媒介与媒介环境之间、人与媒介环境之间的作用,探讨传播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由此发现传播生态系统达到和谐平衡的条件和失衡的原因。从2000—2010年论文分析得出我国媒介生态学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大多数为介绍式和探索式的研究,人谈不上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应用生态学理论对媒介中微观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建立在薄弱的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研究显得单薄,突破很少。

参考文献:

[1]张建.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电视公益节目与和谐传播[J].新闻界.第127页.

[2]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和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第27页.

[3]崔保国.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J].传媒观察.2003.

[4]张建.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电视公益节目与和谐传播[J].新闻界.2009.

[5]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和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2001.

[6]蔡菁.网络媒体生态危机的系统控制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6.

[7]邵培仁.理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J].浙江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丁建文,男,山西人,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