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方水中心学校刘科15183122239
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学习这门课程就有了内在的持久的动力,这种内因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性情绪。这种倾向性情绪是和一定情感相联系的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又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习兴趣属于素质范畴,也是人格的内涵,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都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就会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该学科上。心理学证明,凡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并能使人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引起探究倾向,他们就会执着地追求和钻研,他的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部分学生往往在学习中会感觉很轻松,学习上没有压力,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
反之如果对某学科的学习无兴趣,就会觉得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把学习当作沉重的负担,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就会进行被动感知,进行形式的记忆,所掌握的知识是僵化的。这种消极的情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只能起破坏作用。由于现在的物理要求思维的运用更加的灵活,平时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课后进行加强练习,在遇到困难是要努力克服.而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兴趣不是特别的强烈,遇到困难后一部分就会退缩,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并且很容易被挫折打败,使他们对物理学习没有了动力,感觉吃力甚至是感到厌烦。学校中的后进生基本上就是因为对学习兴趣的缺乏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在学习中感觉不到快乐,只感到压力。
因此,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好物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习物理目的明确的学生,对物理不仅有直接兴趣还有间接兴趣,使兴趣理性化,把学习物理与自身的需要和责任感融合起来,学习自觉、有毅力、有恒心。而学习物理目的不明确的学生,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被动,缺乏责任心,对物理没有学习兴趣,对待物理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
例如:给学生播放最新的物理知识成果展,观看国内外有趣的物理知识竞赛或者是物理沙龙等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体会其中的快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简易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课题。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的知识,而且也记得牢。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介绍物理学史,讲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诱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向往
在课堂教学中,在讲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根据教材内容穿插一些有关的物理学史的内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可以从托勒枚创立地心说并被中世纪教会奉为经典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讲起,到后来布鲁诺为了捍卫真理被教廷烧死;开普勒通过大量的观测得出了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定律,最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对物理学史的介绍,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励学生献身人类科学事业,净化心灵,寻求揭示物理学的金钥匙。
巧用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设置悬念。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要求,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悬乎的物理问题提出来,使他们急于了解现象中的为什么,无疑可以唤起学习兴趣。如:熟透的苹果和枯萎的树叶为什么总要落回地面?教室里喷几滴香水后为什么全班同学可以闻到?为什么墨水会被吸进钢笔?为什么用手机可以互相通话?……
注重新课引入。
每讲授一节新课,若作一番精心设计,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教者的一项艰苦工作。
生活实例引入法。
在《密度》一节中,运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可帮助学生思考探究。一体积相同的一堆棉花和稻谷,哪个质量大些呢?两个勺子大小、形状一样,一个是铝做的,一个是不锈钢做的,体会一下它们的重量感觉同不同?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物理就在你身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物理正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能源、材料、环保、医疗、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物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物理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工农业生产等科学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并懂得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热爱物理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信心。
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实验
对一个物理学问题,如果平铺直叙的讲给学生听,一般来说难以启动学生的主动性。如果利用研究性学习以及探索性的教法,尤其是开展探索性实验,学生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兴趣油然而生。
如在讲授物体作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玩具手枪子弹的初速度的测量等。
学生实验中大多是验证性的,其中有一些实验适宜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这将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共点力的合成”、“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所谓探索性学生实验,是指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动手,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去探索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只是一些猜想,并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论,而是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规律,他们是在主动的学习,具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说,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较,前者是去寻求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后者是对已有物理规律进行验证。它们都是学习研究中所必需的,但由于前者更具有刺激性,能吸引学生,因而容易激发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课下甚至课上热衷于抛扔一些小食品中夹带的画片,很多高手飞的又远又稳,对于这种影响学习甚至扰乱课堂秩序的“不好”的举动,可以加以引导,让他们从物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取得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发的而是学科教师着力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只要教师把培养学习兴趣看作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份内工作而不是外加的,那么就一定能创造出教师热情教,学生主动学,师生共同热爱物理的情景。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学物理教与学的效益,必须研究和掌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想学生所愿,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乐,想学生所及”。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学好物理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制造学生积极参与的各种有趣的活动氛围,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或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发生过的一事件,留给学生广阔的活动与实践空间,使他们在活动参与中认识、了解物理,从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